露下风悲萤火流,周南羁客意悠悠。
山川老去三年泪,关塞秋来万里愁。
惯逐禽鱼谙异俗,每因霜月梦沧洲。
一抛砚井双蓬鬓,天畔诗成独倚楼。
露下风悲萤火流,周南羁客意悠悠。
山川老去三年泪,关塞秋来万里愁。
惯逐禽鱼谙异俗,每因霜月梦沧洲。
一抛砚井双蓬鬓,天畔诗成独倚楼。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无限眷恋和游子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首句“露下风悲萤火流”,描绘了一幅秋夜萤火如织、风送露珠的画面,萦火在风中摇曳,显得分外凄凉,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孤独感。
接着,“周南羁客意悠悠”表达了诗人作为远方的旅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如同长河般绵长而深沉。周南指的是周代以南的地方,羁客则是旅居异地的书生,这里的“意悠悠”传递出一种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
第三句“山川老去三年泪”,诗人对流逝的时光充满了哀伤,每当想起家乡的山川,三年来自己的眼泪仿佛与山川一同老去了。这里的“三年”可能是泛指长时间,而不是具体的时间跨度。
第四句“关塞秋来万里愁”,随着秋天的到来,边关的景象更添了一份萧瑟,诗人心中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也更加深重。万里愁,是对遥远故土的无尽思绪。
“惯逐禽鱼谙异俗”一句,表明诗人习惯了随着野兽和鱼群的足迹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而对于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也逐渐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的“异俗”,暗示了诗人对于他乡文化的适应与理解。
“每因霜月梦沧洲”则是诗人在寒冷的夜晚,月光如霜的时候,他的心中总会梦到那遥远的家乡——沧洲。这里的“沧洲”,或许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或是一种理想中的美好之地。
最后两句,“一抛砚井双蓬鬓,天畔诗成独倚楼”是诗人在写作时的情景描绘。一抛即为轻轻取用,砚井指的是洗笔的水盂,而“双蓬鬓”则形容诗人的头发杂乱如蓬草一般,这是因为长时间的沉思和写作。最后,“天畔诗成独倚楼”,诗人在高楼之上,望着天边远处的地方,完成了他的诗篇,而他独自一人倚靠着栏杆,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无限眷恋。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异地生活中的孤独与适应。
君不见汉王之心何反覆,淮阴功成遭杀戮。
淮阴之才天下奇,淮阴去汉萧何追。
登坛剖画谋何壮,楚汉存亡如指掌。
权谋绝世难为忠,勋业震主难为功。
陈平蹑足计多诈,留侯附耳言非公。
汉王之恩诚太薄,云梦归来遭束缚。
蒯通力说心犹恪,哙等为侪心不足。
淮阴之才非碌碌,汉业功成一何速。
淮阴侯,不可复,天下苍生自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