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望极山头寺,溪午闻钟泊柳津。
春草细沾微雨润,老松高与碧虚邻。
鹤归烟麓书堂废,虎去寒岩藓石皴。
无奈薄游归路晚,水边风旆湿征尘。
中流望极山头寺,溪午闻钟泊柳津。
春草细沾微雨润,老松高与碧虚邻。
鹤归烟麓书堂废,虎去寒岩藓石皴。
无奈薄游归路晚,水边风旆湿征尘。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永颐所作的《游何山登道场》,描绘了诗人游览山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流望极山头寺”,写诗人站在江流之中远眺山上的寺庙,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开阔景象。次句“溪午闻钟泊柳津”,描绘了午间在柳树下的渡口停船,悠扬的钟声回荡在静谧的溪边。
第三句“春草细沾微雨润”,细腻地描绘了春天小雨过后,春草上沾染的湿润,富有生机。第四句“老松高与碧虚邻”,则以老松的形象,象征着岁月的沧桑和高洁的精神境界。
第五句“鹤归烟麓书堂废”,通过想象白鹤归巢,暗示书堂的荒凉,可能曾经的读书声已成过往。第六句“虎去寒岩藓石皴”,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寂静,虎迹已无,只有岩石上的青苔见证了时光的流转。
最后一句“无奈薄游归路晚,水边风旆湿征尘”,表达了诗人游兴已尽,夕阳西下,不得不踏上归途,风中的旗帜被晚风吹得湿润,沾染了旅途的尘土,流露出淡淡的离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僧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朱帘旦初卷,绮机朝未织。
玉匣开鉴影,宝台临净饰。
对影独含笑,看花时转侧。
聊为出茧眉,试染夭桃色。
羽钗如可间,金钿畏相逼。
荡子行未归,啼妆坐沾臆。
王者布大化,配乾稽后只。
阳育则阴杀,晷景应度移。
文德以时振,武功伐不随。
重华舞干戚,有苗服从妫。
蠢尔吴中虏,凭江栖山阻。
哀哉王士民,瞻仰靡依怙。
皇上悼悯斯,宿昔奋天怒。
发我许昌宫,列舟于长浦。
翌日乘波扬,棹歌悲且凉。
太常拂白日,旗帜纷设张。
将抗旄与钺,耀威于彼方。
伐罪以吊民,清我东南疆。
风雨飘零莱子衣,山中草更恋春晖。
荒村但愿无车马,鹤唳不惊云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