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家居老,一扁舟,一书一画,凭君游眺。
怕与人闲共征逐,万事学颠最好。
知省却,闲愁多少,料得骊珠探在手,笑纷纷,馀子皆鳞爪,波浪阔,梦魂绕。
浮生无计驱烦恼,怪先生,能知海岳,当时怀抱。
二十年来尘世驻,厌绝名场扰扰,把笔砚,应都焚了。
气吐长虹挥手去,好从君,共打沧江棹,放眼界,九州小。
不愿家居老,一扁舟,一书一画,凭君游眺。
怕与人闲共征逐,万事学颠最好。
知省却,闲愁多少,料得骊珠探在手,笑纷纷,馀子皆鳞爪,波浪阔,梦魂绕。
浮生无计驱烦恼,怪先生,能知海岳,当时怀抱。
二十年来尘世驻,厌绝名场扰扰,把笔砚,应都焚了。
气吐长虹挥手去,好从君,共打沧江棹,放眼界,九州小。
这首词以豪放洒脱的笔触,表达了作者不愿在家养老,而是渴望乘舟携书带画,随性游历的心境。他厌倦了尘世间的纷扰和名利追逐,认为只有像画中那位"颠"一样的人物,才能真正摆脱闲愁。词中提到的"骊珠"象征着珍贵的智慧或才华,作者自信自己也能掌握这样的智慧,看轻他人如"鳞爪"般微不足道。他想象自己在广阔的江海上自由翱翔,梦想超越九州,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胸怀。
作者黄钧宰通过描绘自己的理想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尘世烦恼的厌弃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他甚至设想二十年来已厌倦名利场,可能已经销毁了笔墨,决心以一种豪迈的姿态离开尘嚣,与朋友一同泛舟江湖,开阔眼界。整首词充满了豁达与向往,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的个性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