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大禹陵》
《谒大禹陵》全文
清 / 朱彝尊   形式: 排律

夏后巡游地,茅峰会计时。

双圭开日月,四载集輴樏。

国有防风戮,书仍宛委披。

贡金三品入,执帛万方随。

相古洪流割,钦承帝曰咨。

寸阴轻尺璧,昆命有元龟。

自授庚辰籍,宁论癸甲期。

清都留玉女,恶浪锁支祁。

荒度功攸赖,平成理自宜。

神奸魑魅屏,典则子孙贻。

明德由来远,升遐亦在兹。

丘林无改列,弓剑只同悲。

回首辞群后,伤心隔九疑。

鸟耘千亩遍,龙负一舟移。

断草山阿井,空亭《岳麓碑》。

芒芒怀旧迹,肃肃礼荒祠。

黄屋神如在,桐棺记有之。

筵谁包橘柚,隧或守熊罴。

共讶梅梁失,因探窆石遗。

朅来凭吊处,拜手独陈辞。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彝尊对大禹陵的瞻仰和缅怀之作。诗人以大禹巡游之地起笔,描绘了大禹治水的功绩,如“双圭开日月”象征其开天辟地的伟业,“四载集輴樏”展现了他历时长久的艰辛。接着,诗人提及防风氏的教训,暗示大禹的严明治国,以及各地进贡的丰富物产。

诗人感慨大禹的智慧和决策,如“洪流割”、“帝曰咨”,并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大禹的长远影响。“清都留玉女”暗指大禹的仙化传说,“恶浪锁支祁”则寓言了大禹制服水患的英勇。大禹的功德被后人铭记,他的治理原则成为子孙后代的遵循。

诗中还表达了对大禹陵的景物描写,如“鸟耘千亩”、“龙负一舟移”,以及对遗迹的追思和敬意。最后,诗人以祭奠的场景收尾,表达了对大禹的深深怀念和崇敬之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大禹事迹的回顾和对陵墓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古代英雄的崇高敬仰。

作者介绍
朱彝尊

朱彝尊
朝代:清   字:锡鬯   号:竹垞   籍贯:秀水(今浙江嘉兴市)   生辰:1629~1709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猜你喜欢

漫兴十首·其六

平康巷陌倦游人,狼籍桃花病酒身。

短梦风烟千里笛,多情弦索一床尘。

黄金谁买《长门赋》,黛笔空描满额颦。

惟有所欢知此意,共烧高烛赏余春。

(0)

漫兴十首·其五

驰驱京国罨头尘,褴褛衣衫垫角巾。

万点落花俱是恨,满杯明月即忘贫。

香灯不起维摩疾,樱笋难酬谷雨春。

镜里自看成老大,戏儿棚上下场人。

(0)

上巳日端居

处处秾花映水明,水边花气郁龙城。

烟霞尽在山头寺,罗绮偏围竹里莺。

帝里韶光春酒倦,天涯绿草客魂惊。

风尘最苦长干道,翻觉端居有胜情。

(0)

引奏后即事八首·其三

千门花柳转枫宸,百和香中过辇尘。

银箭忽从天上落,六宫仙子听时辰。

(0)

丙辰岁除

二十七年成抵用,半供忙走半闲过。

挑灯又守今番岁,对酒愁听去日歌。

平世及知更事少,穷身惟恐受恩多。

尽情试检床头历,奈尔匆匆此夜何。

(0)

送五兄

昆仑之水流汤汤,陌上行人愁断肠。

霜寒露白心更切,况此飘飘秋叶黄。

弟兄河侧重携手,流水何如别意长。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