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康巷陌倦游人,狼籍桃花病酒身。
短梦风烟千里笛,多情弦索一床尘。
黄金谁买《长门赋》,黛笔空描满额颦。
惟有所欢知此意,共烧高烛赏余春。
平康巷陌倦游人,狼籍桃花病酒身。
短梦风烟千里笛,多情弦索一床尘。
黄金谁买《长门赋》,黛笔空描满额颦。
惟有所欢知此意,共烧高烛赏余春。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唐寅所作的《漫兴十首》中的第六首,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平康巷陌中疲惫不堪,身心俱疲的画面。诗人以桃花为背景,暗示了春色消逝和自身的落寞心境。"短梦风烟千里笛"形象地写出梦境中的遥远与虚幻,而现实中则是"多情弦索一床尘",琴弦上积满了灰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遗忘。
诗人借用《长门赋》的典故,表达对往昔繁华的怀念,黄金也买不到曾经的恩宠,只有黛色的笔空自描绘出满额的愁容。最后,诗人感慨只有知心人能理解他的情感,他们一起在春夜燃起高烛,共享这余下的春光,寻求一丝慰藉。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唐寅独特的艺术风格。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