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午尚掩,箨冠尘懒除。
探研究亥豕,讹舛分鲁鱼。
苍颉昔何邈,阳冰今已无。
蛟龙蟠锁纽,石鼓怅烟芜。
衡门午尚掩,箨冠尘懒除。
探研究亥豕,讹舛分鲁鱼。
苍颉昔何邈,阳冰今已无。
蛟龙蟠锁纽,石鼓怅烟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炳在衡门中的生活状态与思考。首句“衡门午尚掩”,描绘出诗人午时仍闭门独处的情景,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静心自守的生活态度。接着,“箨冠尘懒除”一句,通过描述尘土覆盖的竹制帽子,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不问世事、淡泊名利的形象。
“探研究亥豕,讹舛分鲁鱼”两句,运用了古代文字学中的典故,以“亥豕”和“鲁鱼”比喻文字错误或混淆,表达了诗人对学问严谨追求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文字学的深入研究和批判精神。
“苍颉昔何邈,阳冰今已无”两句,提到了古代著名的文字学家苍颉和李阳冰,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古代文字学大师的敬仰以及对当前文字学研究状况的感慨。
“蛟龙蟠锁纽,石鼓怅烟芜”最后两句,以蛟龙盘绕锁链、石鼓被烟雾笼罩的景象,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沉寂,流露出诗人对传统文化逐渐衰落的忧虑和对历史记忆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和对古代文化精神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屋梁三尺绳,罂粟一盏膏。
百年信有死,死胡轻鸿毛。
嗟嗟薄生命,昔昔重钱刀。
钱刀亦何有,散归猾与豪。
死者不复生,饮啄倾其曹。
按验言在官,牵率纷啾嘈。
藉用为侜张,滋蔓肆略钞。
讵求抵罪当,但取诬指淆。
皆云斋醮资,逼酿恣呼号。
极口枕与衾,择噬视所遭。
文书方烂陈,和事已息嚣。
竭尔反复图,婴我尺寸操。
罪之亦可怜,薄俗吁漓浇。
杀人者当死,律在岂幸逃。
知死而致之,哀哉愚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