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水吴山不解愁,舞也轻柔,歌也温柔。
逐人新月影如钩,作日山头,今日城头。
银筝檀板对沧洲,撇了歌喉,剩了诗喉。
满天风雨下西楼,一梦苏州,一醉杭州。
越水吴山不解愁,舞也轻柔,歌也温柔。
逐人新月影如钩,作日山头,今日城头。
银筝檀板对沧洲,撇了歌喉,剩了诗喉。
满天风雨下西楼,一梦苏州,一醉杭州。
这首词以越水吴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越水吴山不解愁",开篇即传达出山水间的宁静与淡然,似乎它们不会感知人间的忧愁。接下来的"舞也轻柔,歌也温柔",通过舞蹈和歌声的细腻描绘,展现出当地人民生活的闲适与和谐。
"逐人新月影如钩,作日山头,今日城头",诗人借新月的移动,象征时光流转,暗示世事变迁,而无论何时,无论是山头还是城头,都留下了人们的欢声笑语。"银筝檀板对沧洲",进一步描绘了音乐与自然的交融,以及人们在乐曲中抒发情感的方式。
"撇了歌喉,剩了诗喉",形象地表达了从世俗娱乐到内心思考的转变,由浅入深,由乐至哀。最后三句"满天风雨下西楼,一梦苏州,一醉杭州",以风雨中的西楼为背景,寓言式地表达了词人对苏州、杭州这两个江南名城的向往和怀旧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体来看,这首《一剪梅·闻警》以江南景物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生活、历史和未来的独特感悟,具有浓厚的江南风韵和深沉的人文情怀。
跋马向斯里,彷佛见乡闬。
徒知故山近,终嫌归路断。
移疾驻近郊,薄言息短翰。
新知固云集,旧交多雨散。
惟君好兄弟,视我实亲串。
慷慨谈昔游,留连兴累叹。
荒基记歌榭,弃础忆吟馆。
不睹物兴衰,讵知时治乱。
鄙人获良晤,是节牵薄宦。
清卮阻久陪,别袂限长判。
作诗写情虑,聊用慰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