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常州报恩长老二首·其一》
《赠常州报恩长老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碧玉碗盛红玛瑙,井华水养石菖蒲。

也知法供无穷尽,试问禅师得饱无。

(0)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属于风格清新淡雅的一首咏物诗。开篇“碧玉碗盛红玛瑙”一句,用鲜明的对比色彩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将碧玉碗中的红玛瑙与井华水养石菖蒲进行比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而且也表达了他对于生命力的赞美和珍视。

接着“也知法供无穷尽”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于佛家禅理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里的“法供”指的是佛教中的供养之物,象征着精神上的滋润和修行之道。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表达了对佛法无尽供应的认知,更是映射出自己对于生活、信仰和知识追求的态度。

最后,“试问禅师得饱无”一句,则是在借问禅师是否得到满足来探讨生命与精神的饱满。这不仅是一种文学修辞,也是诗人对禅宗“无为自然”的哲理的一种体悟。通过这样的提问,诗人强调了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实,以及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风格、深邃豁达的情感表达以及对自然美与佛理的精妙结合,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歜节南司洲驿

年年漂泊得康强,美景良辰每不忘。

千丈木兰从梦见,一瓢菖歜在淮香。

人生慷慨黄金短,天下升平白发长。

回首石桥正惆怅,小儿满口日凉凉。

(0)

辛未寇莱公祠

脱去朝衣出禁天,武陵山色识瓢仙。

匆匆岁月十数字,黯黯风烟二百年。

自古难全唯晚节,至今犹洌是寒泉。

几人拭目宣公笔,惆怅春秋法凛然。

(0)

观陈谏议祠有感

权门车马日騑騑,独犯天颜咫尺威。

愿借君王斩马剑,何惭妻子泣牛衣。

丹书到死成罗织,青史平生赖发挥。

遥望湘滨成楚些,英魂应逐屈原归。

(0)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四十七

莫嫌野客漏机微,要接仁人至上蹊。

悟者便从言下悟,迷途终是意中迷。

甲庚一判龙归左,卯酉双投虎在西。

若见玄玄玄里事,不离真个是夫妻。

(0)

传度后作

道人愿力如天溥,度尽众生方自度。

若还纤芥未蒙恩,我终不舍升天路。

(0)

送但能之守浔州

循吏古犹少,岭民今未苏。

丁宁烦诏旨,推择得吾徒。

根本谁深念,诗书计不迂。

惟应敦此意,岂但应时须。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