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表沧桑不计年,珠江风景故依然。
孤忠节气知能几,一代文章孰敢先。
御榻抗言如尚在,梅花诗句至今传。
惭余后学抠衣日,想像高标海国前。
岭表沧桑不计年,珠江风景故依然。
孤忠节气知能几,一代文章孰敢先。
御榻抗言如尚在,梅花诗句至今传。
惭余后学抠衣日,想像高标海国前。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三俊对李忠简公祠的拜谒之作,通过对李忠简公事迹的追忆与赞美,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首联“岭表沧桑不计年,珠江风景故依然”,描绘了岭南地区历经变迁,但珠江两岸的自然风光依旧如旧,隐喻李忠简公虽已逝去多年,但其精神与功绩如同这永恒不变的自然景观,永远被人们铭记和怀念。
颔联“孤忠节气知能几,一代文章孰敢先”,赞扬李忠简公的忠诚与气节,以及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暗示其在当时乃至后世都无人能出其右,凸显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
颈联“御榻抗言如尚在,梅花诗句至今传”,通过想象李忠简公在御榻上直言不讳的情景,以及其梅花般的诗句至今仍被人传颂,进一步强化了他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与奉献,以及其作品的深远影响。
尾联“惭余后学抠衣日,想像高标海国前”表达了诗人作为后来者的谦逊与自省,同时表达了对李忠简公崇高人格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其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对李忠简公的崇敬与缅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自古贤能,壮岁飞腾,老来退闲。
念一身九患,天教寂寞,百年孤愤,日就衰残。
麋鹿难驯,金镳纵好,志在长林丰草间。
唐虞世,也曾闻巢许,遁迹箕山。越人无用殷冠。
怕机事缠头不耐烦。
对诗书满架,子孙可教,琴樽一室,亲旧相欢。
况属清时,得延残喘,鱼鸟溪山任往还。
还知否,有绝交书在,细与君看。
将军报书切,高卧起螭蟠。悲欢离合常事,知己古为难。忆昔草庐人去,郁郁风云英气,千载到君还。歌吹展江底,长铗不须弹。
路漫漫,天渺渺,与翩翩。西风鸿鹄,一举横绝碧云端。自笑鹡鸰孤影,落日野烟原上,沙晚不胜寒。后夜一相意,明月满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