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别费检正二首·其一》
《别费检正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李流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香案前头自乞归,归心先逐雁西飞。

岂关松菊吾身重,偶托莼鲈此意微。

行乐不妨千骑拥,照人何必万钉围。

儿曹怅惜先生笑,付与醇醪定是非。

(0)
翻译
在香案前我主动请求归乡,归乡的心愿先随大雁向西飞去。
这并非因为我看重松菊,而是偶尔借莼鲈之思寄托情怀。
纵情游乐时不必有千军万马簇拥,照亮人的光芒也不必是万颗宝钉环绕。
孩子们惋惜先生的离去,只愿他以醇酒来评判世间的是非。
注释
香案:供奉神佛或祖先的桌子。
自乞归:主动请求回家。
雁西飞:大雁向西迁徙,象征归乡。
松菊:隐士的象征,表示高洁。
身重:看重自己。
偶托:偶然寄托。
莼鲈:莼菜和鲈鱼,代指故乡。
行乐:纵情享乐。
千骑拥:众多随从簇拥。
万钉围:形容华丽的服饰,这里比喻光芒。
儿曹:孩子们。
怅惜:惋惜。
先生:对长者的尊称。
醇醪:美酒。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秋日里对归乡的渴望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香案前头自乞归"表现了诗人在飘香的案前,心向往着想要归去的情怀,这种情感如同初冬时节雁过南冥,自然而然地飞向远方,象征着诗人的归意早已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而生。

"岂关松菊吾身重"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坚守高洁品格不为世俗所动摇的自信。松和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坚贞和高洁,诗人以此比喻自己的节操,不因外界的诱惑而轻易改变。

"偶托莼鲈此意微"中的“莼鲈”是古代名贵之物,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有高洁之志,但并不张扬,而是隐藏在平凡中,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

"行乐不妨千骑拥,照人何必万钉围"则写出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看法。他认为,快乐并非需要豪华的仪仗或是严密的防护,只要内心自在,便能享受简单而纯粹的喜悦。

最后两句"儿曹怅惜先生笑,付与醇醪定是非"中,“先生”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尊敬的前辈或朋友。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先贤之言的珍视和怀念,以及对于世事是非的淡然态度。这里的“醇醪”象征着深厚而纯粹的情感,“定是非”则显示出诗人对于世间纷扰能保持明辨是非的智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节操以及对生活乐观豁达的态度。

作者介绍

李流谦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四七午前后在世]字无变,汉州德阳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置之幂下,多所赞画。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谦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风雨

七十年来乐太平,白头父子事春耕。

因思世事悲身事,更听风声杂雨声。

四海故人强半死,一襟清泪对谁倾。

新春要觅烧丹处,不住青城住赤城。

(0)

壬寅新春

半生常是道边人,岁晚初收事外身。

浊酒一杯聊永日,小园三亩亦新春。

尚无枕寄邯郸梦,那有衣沾京洛尘。

门外烟波三百里,此心惟与白鸥亲。

(0)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0)

送张君实赴制举

不用名矜自半千,高才十二许争先。

乘轺远道三千里,下笔谈王数百篇。

忠胆自能倾白日,决科时似选青钱。

山城送别无他祝,早属登瀛第一仙。

(0)

过骊山作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傍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0)

湘妃

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江水。

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