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霜过洞庭,莫徭惆怅羡冥冥。
芦洲掩映成飞白,竹坞回翔欲杀青。
右转正如秦代玺,横行疑写梵王经。
君归直向燕然去,且为皇家好勒铭。
一夜风霜过洞庭,莫徭惆怅羡冥冥。
芦洲掩映成飞白,竹坞回翔欲杀青。
右转正如秦代玺,横行疑写梵王经。
君归直向燕然去,且为皇家好勒铭。
这首明代诗人唐时升的《咏雁字二十四首(其三)》描绘了一幅洞庭湖上雁群活动的景象,以及诗人对雁阵的观察和联想。首句“一夜风霜过洞庭”展现了秋夜寒风吹过湖面的场景,渲染出一种肃穆而冷寂的气氛。次句“莫徭惆怅羡冥冥”中的“莫徭”可能指的是湖边的少数民族,他们因雁阵自由翱翔而生出羡慕之情。
“芦洲掩映成飞白,竹坞回翔欲杀青”两句,通过芦苇丛中雁影穿梭和竹林间雁阵盘旋,形象地描绘了雁群在自然环境中的动态美,芦花与竹色与雁影相映成趣,色彩对比鲜明。“杀青”一词在这里形容雁羽的颜色,生动地刻画了雁阵的形态。
“右转正如秦代玺,横行疑写梵王经”运用比喻,将雁阵的飞行轨迹比作秦代的玉玺和梵文经书,寓意雁阵的整齐划一和神秘韵味,富有文化意蕴。
最后两句“君归直向燕然去,且为皇家好勒铭”,诗人希望雁群能直飞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象征着壮志豪情和忠诚,同时借雁阵表达对国家的忠心,期待它们能为皇家留下美好的记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雁为载体,寓言寄情,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融入了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乱峰叠嶂高接天,苍树白云断复连。
岩磴盘回到深谷,茂林喷沫飞寒泉。
泉甘土肥乃佳处,自昔何人此中住。
愿也独忘名利情,巾车裋褐随烟雾。
列壑可樵溪可渔,石田种树兼著书。
陆海风波险不及,夜窗梦与巢由居。
鸿飞冥冥弋何慕,世人少有知其故。
桃源遐躅岂为仙,盘谷只今谁问路。
园林对芳菊,慊慊增别怀。
游人在远路,欢燕不得偕。
俯听蝼蛄鸣,仰视鸿雁飞。
气候忽复易,敛衽起裴徊。
寓形一世间,离合固难齐。
清尊沈绿醑,采芳欲遗谁。
叩门有远客,言从海上来。
赠以瑶华音,谕以长相思。
相思两意然,杳杳各天涯。
嘉会良有日,崇德以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