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香残,绿筠粉嫩。春归何处寻春信。
绣鞍初上马蹄轻,举头便觉长安近。
别酒无情,啼妆有恨。山城向晚斜阳褪。
清江极目带寒烟,锦鳞去后凭谁问。
红药香残,绿筠粉嫩。春归何处寻春信。
绣鞍初上马蹄轻,举头便觉长安近。
别酒无情,啼妆有恨。山城向晚斜阳褪。
清江极目带寒烟,锦鳞去后凭谁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浙的作品,名为《踏莎行·送新城交代李达善》。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首诗颇具唐宋转折时期的诗歌特点,它既有唐诗的豪放之气,又蕴含着宋诗的情感细腻。
开篇“红药香残,绿筠粉嫩”两句,以花草的生长变化来描绘春天的景象。其中,“红药香残”指的是红色的牡丹已经凋谢,而“绿筠粉嫩”则形容着竹子的细腻和新鲜,这些都是对春意的捕捉,通过具体物象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紧接着,“春归何处寻春信”一句,是在表达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一种怅惘和寻觅。这里的“春信”意指着春天留下的信息或是春天本身,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写照,更蕴含了诗人内心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
接下来的“绣鞍初上马蹄轻,举头便觉长安近”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即将启程的心境。“绣鞍初上”意味着穿上了精致的马鞍,“马蹄轻”则表现了出发时的轻快与自如,而“举头便觉长安近”则通过诗人的举手观望,感受到目的地长安似乎已经不远。
在“别酒无情,啼妆有恨”两句中,“别酒”指的是离别之际饮下的酒,这里的“无情”意味着这别酒带给人一种淡漠和无常。而“啼妆有恨”则是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轻抚(啼妆)来表达内心的不舍与哀愁。
“山城向晚斜阳褪”一句,描绘了傍晚时分山城边那逐渐西沉的太阳,这里的“斜阳褪”形容着日光的倾斜和淡薄,是对景物变化的一种细腻捕捉。
最后,“清江极目带寒烟,锦鳞去后凭谁问”两句,则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里的“清江”和“寒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淡远的情景,而“锦鳞去后凭谁问”则是在探询在那离去的人物之后,究竟应该向谁倾诉自己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生离别之情的深切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人世间离合悲欢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一箭舜弦风,向晓来、轻寒初报麦秀。
蝶股歇花须,韶光老,莺声倦闻呼友。
池塘绿暗,数竿粉节天然瘦。
对兹美景,爱清歌妙曲,千钟芳酒。
谁知别是壶中,缭画阁朱栏,烟谷云岫。
三岛十洲东,青霄上,神工幻成岩窦。
瑶台阆苑,翠旌羽葆频相就。
世凡洗断,教乌兔从今,迟迟飞走。
翠竹茎疏,碧溪流浅,绮窗为尔时开。
依稀远岸,才见一点寒梅。
冷定半疑是雪,因风还度暗香来。
醉清兴,瘦策过桥,黄帽青鞋。
繁枝正微雨后,似怨人知晚,泪浥冰腮。
殷勤百绕,留连踏遍莓苔。
报道玉人睡觉,菱花初试晓妆台。
携归去,粉额殢人,比并轻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