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初平几代孙,双携日月弄乾坤。
人间有眼谁窥得,笑出常州西郭门。
知是初平几代孙,双携日月弄乾坤。
人间有眼谁窥得,笑出常州西郭门。
这首诗以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描绘了晦叔先生的非凡气度与豁达胸襟。首句“知是初平几代孙”,以“初平”为喻,暗示晦叔先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脉传承者,他的智慧与德行,如同古老的山脉,历经数代的积累与沉淀。这不仅赞扬了他的家族背景深厚,更体现了他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的重量。
“双携日月弄乾坤”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晦叔先生比作能够操纵天地的日月,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影响力。这里的“弄乾坤”并非指实际操作,而是象征着他在思想、道德或某种精神层面,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引领作用。
“人间有眼谁窥得”则进一步强调晦叔先生的不凡之处,暗示即便是世间最敏锐的目光,也难以完全捕捉到他深邃的思想与独特的魅力。这句话既是对晦叔先生个人特质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难以被完全理解或定义的感慨。
最后,“笑出常州西郭门”以生动的画面收尾,描绘了晦叔先生从容自信的形象,仿佛他带着微笑,从常州的西城门走出,向世人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豁达的人生哲学。这一句不仅展现了晦叔先生的个性风采,也寓意着他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赞美了晦叔先生的非凡才智、深远影响以及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蜀景风迟,浣花溪边,谁种芬芳。
天与蔷薇,露华匀脸,繁蕊竞拂娇黄。
枝上标韵别,浑不染、铅粉红妆。
念杜陵、曾见时,也为赋篇章。
如今盛开禁掖,千万朵莺羽,先借朝阳。
待得君王,看花明艳,都道赭袍同光。
须趁排宴席,偏宜带、疏雨笼香。
占上苑,留住春,奉玉觞。
桃蕊初谢,双燕来后,枝上嫩苞时节。
绛萼滋浩露,照晓景、裁剪冰绡标格。烟传靓质。
似淡拂、妆成香颊。
看暖日、催吐繁英,占断上林风月。
坛边曾见数枝,算应是真仙,故留春色。
顿觉偏造化,且任他、桃李成蹊谁说。晴霁易雪。
待对饮、清赏无歇。更爱惜、留引鹇禽,未须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