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之山第几峰,曾看飞雪下长松。
小楼日夜听春雨,忘却溪头寻暮钟。
九龙之山第几峰,曾看飞雪下长松。
小楼日夜听春雨,忘却溪头寻暮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首句“九龙之山第几峰”,以“九龙”象征山势的雄伟,引人遐想,接着点明观景的地点在某座山峰之上。次句“曾看飞雪下长松”,描述了山中雪景,雪花飘落于松树之间,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壮观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山的壮丽,又突出了自然界的纯净与宁静。
后两句“小楼日夜听春雨,忘却溪头寻暮钟”,转而描绘了另一种情境。小楼之中,诗人或读书或静思,夜以继日地倾听春雨的细语,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这里的“春雨”不仅指季节性的雨水,也象征着内心的滋润与成长。最后,“忘却溪头寻暮钟”则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与内心的体验之中,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和日常生活的琐事,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丰富,体现了元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
圣皇览乾驭,天驷流星芒。
太乙贶灵异,倏见渥水傍。
神精何权奇,意气尤轩昂。
两颧夹明月,四蹄乱秋霜。
早为汗血驹,三载清大荒。
长驱掩上征,逸态凌云翔。
骁腾日万里,脱略谁能当。
归来骖六龙,殊恩擅中黄。
赐浴天池津,剪拂须鬣张。
顾影骄玉姿,含嘶泛清商。
丹青特馀照,对之亦腾骧。
驽骀世岂乏,伏枥空成行。
玉勒骄骕骦,宝刀耀星芒。
相逢斗鸡里,结客少年场。
探丸杀公吏,白日醉咸阳。
司隶不敢捕,意气凌秋霜。
一朝许报国,投驱赴边疆。
蹀躞匈奴庭,万人不敢当。
弯弓射月支,斩首得贤王。
归来不受赏,出入金殿旁。
轻脱季布死,却哂聂政狂。
鄙哉汗阳石,不使侠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