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峰乱矗,似丛丛春笋。贴向吴天翠无尽。
映澄湖、几幅纯绿柔蓝,纷织处,烟际渔榔隐隐。
断崖横塔后,扪葛攀萝,私路萦纡细如蚓。
村鼓正喧阗,赛火成围,雏伶唱、消魂院本。
讶蓦地飘飘绿杨丝,乍小露墙头,一群红粉。
晴峰乱矗,似丛丛春笋。贴向吴天翠无尽。
映澄湖、几幅纯绿柔蓝,纷织处,烟际渔榔隐隐。
断崖横塔后,扪葛攀萝,私路萦纡细如蚓。
村鼓正喧阗,赛火成围,雏伶唱、消魂院本。
讶蓦地飘飘绿杨丝,乍小露墙头,一群红粉。
这首《洞仙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春景图。开篇“晴峰乱矗,似丛丛春笋”,以“乱矗”的晴峰比喻为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春笋,形象地展现了山峰在阳光下的勃勃生机。接着,“贴向吴天翠无尽”一句,将山色与天空巧妙结合,展现出一幅广阔而深邃的画面。
“映澄湖、几幅纯绿柔蓝,纷织处,烟际渔榔隐隐。”描绘了湖面映照着绿蓝交织的色彩,远处渔榔隐约可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下来,“断崖横塔后,扪葛攀萝,私路萦纡细如蚓”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登山途中蜿蜒曲折的小径和攀爬断崖的艰难过程,赋予画面以动态感。
“村鼓正喧阗,赛火成围,雏伶唱、消魂院本。”描绘了村落中热闹的场景,村鼓声声,赛火围成一圈,孩子们在唱着令人陶醉的戏文,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欢乐氛围。最后,“讶蓦地飘飘绿杨丝,乍小露墙头,一群红粉。”以绿杨丝的飘动和墙头的一群红粉(可能指女子)作为收尾,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间春日的美丽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洞天别是一蓬瀛,桂馆时时吹玉笙。
中有仙翁长不老,不知几个董双成。
昔人醒心处,唯恐玉山颓。
我今醒心亭,正与醉为媒。
醒心非醒酒,所醒遗形骸。
如病得大丹,如梦忽惊回。
如闇秉巨烛,如蛰发春苗。
有时酩酊中,蘧蘧自形开。
下视名利场,昏晓走尘埃。
醒处元不醒,醉时良可哀。
嗟哉我何人,颠倒有至怀。
不求醉中醒,却醉醒中杯。
谢公有雅志,颇爱东山游。
坡仙得其心,妙语寄清讴。
苍生事未了,已了还即休。
彭泽小邑宰,其呈固不侔。
等閒一墨组,未死谁肯投。
况此大功业,声名天壤流。
始末终不渝,盛事古鲜俦。
信知山林乐,不贵公与侯。
岩壑有廓庙,缙绅或戈矛。
而况此老躯,日月不少留。
汲汲尚不足,岂容复悠悠。
揭榜慕前贤,驽马睎骅骝。
死者如可作,把酒起相酬。
高蹈烟霞远世尘,翠微深处一纷巾。
若非严濑垂竿客,即是桃源避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