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洞仙歌.从楞伽上方塔后觅径下坡过前村观剧》
《洞仙歌.从楞伽上方塔后觅径下坡过前村观剧》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洞仙歌

晴峰乱矗,似丛丛春笋。贴向吴天翠无尽。

映澄湖、几幅纯绿柔蓝,纷织处,烟际渔榔隐隐。

断崖横塔后,扪葛攀萝,私路萦纡细如蚓。

村鼓正喧阗,赛火成围,雏伶唱、消魂院本。

讶蓦地飘飘绿杨丝,乍小露墙头,一群红粉。

(0)
鉴赏

这首《洞仙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春景图。开篇“晴峰乱矗,似丛丛春笋”,以“乱矗”的晴峰比喻为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春笋,形象地展现了山峰在阳光下的勃勃生机。接着,“贴向吴天翠无尽”一句,将山色与天空巧妙结合,展现出一幅广阔而深邃的画面。

“映澄湖、几幅纯绿柔蓝,纷织处,烟际渔榔隐隐。”描绘了湖面映照着绿蓝交织的色彩,远处渔榔隐约可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下来,“断崖横塔后,扪葛攀萝,私路萦纡细如蚓”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登山途中蜿蜒曲折的小径和攀爬断崖的艰难过程,赋予画面以动态感。

“村鼓正喧阗,赛火成围,雏伶唱、消魂院本。”描绘了村落中热闹的场景,村鼓声声,赛火围成一圈,孩子们在唱着令人陶醉的戏文,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欢乐氛围。最后,“讶蓦地飘飘绿杨丝,乍小露墙头,一群红粉。”以绿杨丝的飘动和墙头的一群红粉(可能指女子)作为收尾,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间春日的美丽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平原郡王南园诗二十一首·西湖洞天

洞天别是一蓬瀛,桂馆时时吹玉笙。
中有仙翁长不老,不知几个董双成。

(0)

人送岩桂二首

七月浊暑气氤氲,天香忽堕明月轮。
一枝先入西风手,洗我三伏胸中尘。

(0)

山园四咏·醒心亭

昔人醒心处,唯恐玉山颓。
我今醒心亭,正与醉为媒。
醒心非醒酒,所醒遗形骸。
如病得大丹,如梦忽惊回。
如闇秉巨烛,如蛰发春苗。
有时酩酊中,蘧蘧自形开。
下视名利场,昏晓走尘埃。
醒处元不醒,醉时良可哀。
嗟哉我何人,颠倒有至怀。
不求醉中醒,却醉醒中杯。

(0)

山园四咏·雅志堂

谢公有雅志,颇爱东山游。
坡仙得其心,妙语寄清讴。
苍生事未了,已了还即休。
彭泽小邑宰,其呈固不侔。
等閒一墨组,未死谁肯投。
况此大功业,声名天壤流。
始末终不渝,盛事古鲜俦。
信知山林乐,不贵公与侯。
岩壑有廓庙,缙绅或戈矛。
而况此老躯,日月不少留。
汲汲尚不足,岂容复悠悠。
揭榜慕前贤,驽马睎骅骝。
死者如可作,把酒起相酬。

(0)

诗送谯知合

一去丹墀六换春,追寻旧事晃如新。
屡烦携酒来青邸,相伴同班上紫宸。
自分此生成死别,岂知今日更情亲。
飞腾已向风云会,得意应须记故人。

(0)

题陈朝干山亭二首·翠微

高蹈烟霞远世尘,翠微深处一纷巾。
若非严濑垂竿客,即是桃源避世人。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