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山生何幸,乃在程朱乡。
慧悟既成性,进脩倍精强。
源流溯有自,孕毓乃其常。
圣贤千载寄,岂在山与江。
人心迥代禅,旷世遥相望。
樵云喜深慰,得见君子光。
心事语契合,神交缅难忘。
一别未已惜,寡助祇自伤。
觉山生何幸,乃在程朱乡。
慧悟既成性,进脩倍精强。
源流溯有自,孕毓乃其常。
圣贤千载寄,岂在山与江。
人心迥代禅,旷世遥相望。
樵云喜深慰,得见君子光。
心事语契合,神交缅难忘。
一别未已惜,寡助祇自伤。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觉山及洪道长的深厚情感与敬仰之情。首句“觉山生何幸,乃在程朱乡”开篇即点出觉山之所在,位于程颐、朱熹等理学大师的故乡,暗含着对觉山的尊崇之意。接着,“慧悟既成性,进脩倍精强”赞扬了洪道长智慧超群,修行刻苦,体现了道家追求内省与提升的精神。
“源流溯有自,孕毓乃其常”则以自然界的规律类比洪道长的修为,暗示其修行之道有着深厚的根基和自然的法则。接下来,“圣贤千载寄,岂在山与江”表达了对圣贤精神的传承与超越地域的普遍性认识。
“人心迥代禅,旷世遥相望”进一步深化了对洪道长精神境界的赞美,认为其心灵超越时空,与历代圣贤遥相呼应。最后,“樵云喜深慰,得见君子光”、“心事语契合,神交缅难忘”、“一别未已惜,寡助祇自伤”则表达了诗人与洪道长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分别后的不舍与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与洪道长的交往经历,展现了对道家修行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敬仰,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友情与离别的感慨。
绿醑湔愁,青袍换岁,十年抛顿鞭笏。
椒杯醉醒,几费却,春风词笔。门巷通深辙。
庭阶冷、薜萝自洁。
且伴取,桃根短楫,杏叶轻鞍,秦淮饱看风月。
田园计,输靖节。况未见羲皇,那论怀葛。
江关暮齿,梦翠微、犹带残雪。黄竹歌声歇。
笙竽静,舞衣尚热。
云掩九阍,春望迢迢,凄凉旧时环玦。
翠笼高絓层轩举,中有珍禽解人语。
顾影频回席上灯,梳翎却避檐前雨。
左旋右转百态足,忽见昂藏为伛偻。
声名价重出比邻,婉娈情多向儿女。
耳娱目玩能几时,珠沈綵碎随尘泥。
玉环不系芳魂住,绣闼犹疑晓梦迟。
应怜握粟不自饱,吻渴肠空谁得知。
虚令宾客生顾盻,顿觉楹障无光辉。
忆昔携来陇山客,万壑千岩几朝夕。
都将妩色慰多愁,转使欢声成太息。
因思异物难豢养,颇似奇才遭挫抑。
君不见盐车千里驹,长饥至死无人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