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床筠簟斗清芬,把赠应知薄绮纁。
虚质含风延爽气,碧丝萦雾动波文。
琅玕比德应无玷,玛瑙论材漫有文。
卧向北窗魂梦稳,海涛千里隔南云。
石床筠簟斗清芬,把赠应知薄绮纁。
虚质含风延爽气,碧丝萦雾动波文。
琅玕比德应无玷,玛瑙论材漫有文。
卧向北窗魂梦稳,海涛千里隔南云。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以藤枕赠鲁南辱谢四韵次答》描绘了一种高雅的馈赠场景。首句“石床筠簟斗清芬”,通过石床和竹席的清新气息,展现了赠送物品的高洁品质。"把赠应知薄绮纁",暗示了藤枕虽非贵重丝绸,但其朴素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
接下来,“虚质含风延爽气”赞美藤枕的轻盈与透气性,仿佛能带来凉爽之感。“碧丝萦雾动波文”则运用比喻,形容藤编纹理如碧绿的丝线在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
“琅玕比德应无玷”将藤枕比作琅玕(美玉),寓意其纯洁无瑕,如同品德高尚之人。“玛瑙论材漫有文”则借玛瑙的纹理,进一步强调藤枕自然而不失精致的特点。
最后两句“卧向北窗魂梦稳,海涛千里隔南云”,表达了接受者在使用藤枕后,能够享受到宁静安稳的睡眠,仿佛能感受到赠送者的心意,即使相隔千里,友谊之情犹如海涛般深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藤枕的实用价值和精神象征,体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交流。
秋次池上馆,林塘照南荣。
尘衣纷未解,幽思浩已盈。
风莲坠故萼,露菊含晚英。
恨为一夕客,愁听晨鸡鸣。
宋日营阳内史孙,因家占得九疑村。
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
自握蛇珠辞白屋,欲凭鸡卜谒金门。
若逢广坐问羊酪,从此知名在一言。
百里音书何太迟,暮秋把得暮春诗。
柳条绿日君相忆,梨叶红时我始知。
莫叹学官贫冷落,犹胜村客病支离。
形容意绪遥看取,不似华阳观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