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不知凿,来源亦自成。
色应邻众白,声合让孤清。
远势曾吞海,飞流未喷鲸。
灵槎如可泛,天派问归程。
大禹不知凿,来源亦自成。
色应邻众白,声合让孤清。
远势曾吞海,飞流未喷鲸。
灵槎如可泛,天派问归程。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重显所作的《同于秘丞赋瀑泉》,诗人以大禹治水的典故开篇,描绘了瀑布源头的神秘和自然形成的过程。"大禹不知凿,来源亦自成",暗示了瀑布的壮观并非人力所为,而是天地造化之功。
接下来的两句"色应邻众白,声合让孤清",通过色彩和声音的描绘,赞美了瀑布的洁白纯净和空灵清幽。"远势曾吞海,飞流未喷鲸",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瀑布从高处奔腾而下的磅礴气势,仿佛能吞没大海,未及喷涌已显威猛。
最后两句"灵槎如可泛,天派问归程",诗人想象如果能乘坐仙筏顺流而下,定会探索到瀑布的尽头,引发对未知天际的向往和对自然奥秘的追寻。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瀑布的崇敬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诸水流天险,兹邦据上游。
清时偃兵甲,下秩叨燕游。
台榭敞高原,遥临芳物繁。
残花飞广陌,垂柳静辕门。
辕门春色四山通,置酒凭春赏未穷。
众乐杂陈极窈窕,忽惊横吹满军中。
浮云遽离高空去,草木飘飖江起风。
急语萧条闻出塞,大声振动作平戎。
一堂壮士皆怒目,书生抚席亦填胸。
曲半拂衣投箸起,雄心横发不能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