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相击掊,其伤已在性。
未闻衍髡才,可夺六经柄。
与子共敦勉,止水相其定。
大小千万潭,月无二天印。
持枢非至中,师商有同病。
须知虮虱微,亦禀于穆命。
口舌相击掊,其伤已在性。
未闻衍髡才,可夺六经柄。
与子共敦勉,止水相其定。
大小千万潭,月无二天印。
持枢非至中,师商有同病。
须知虮虱微,亦禀于穆命。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同叶上舍元址读书观海卫回龙庵两月揽景兴怀托以歌咏无伦次也共得二十六章(其五)》中的第五章。全诗以议论为主,探讨了人性、教育、修养和自然等多方面的问题。
首句“口舌相击掊,其伤已在性。”指出人与人之间的言语冲突,不仅伤害了对方,更伤害了自身本性。接着,“未闻衍髡才,可夺六经柄。”强调了知识与才能的重要性,认为不应轻易否定一个人的才华,甚至剥夺其对经典著作的理解权。
“与子共敦勉,止水相其定。”表达了与朋友共同努力,心如止水般平静坚定的决心。“大小千万潭,月无二天印。”通过比喻,说明无论大小事物,都应如同明月映照水面一般,清晰而统一,不存二意。
“持枢非至中,师商有同病。”指出在把握事物的关键时,必须保持中正之道,避免偏颇。最后,“须知虮虱微,亦禀于穆命。”提醒人们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应轻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论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教育、修养以及自然万物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哲学思想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