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武将远征边疆的壮阔场景,语言雄浑,意境辽阔。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战争场面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边塞的苍茫与战事的艰辛。
开篇“朔方烽火照甘泉”一句,已将读者带入了一片烽烟四起、战乱频仍的边疆之地。"长安飞将出祁连"则描绘了将士们从都城长安疾驰而出的英勇气概。接下来几句,“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等,通过对武士装备的细节描述,展示了他们的英俊与豪迈。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两句则是对军队布阵和行进情况的描绘,展现了一种严整而有序的战场气氛。"谷中石虎经衔箭"一句生动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紧张,而“山上金人曾祭天”则是对边塞将士祭祀苍天以求平安之举的一种颂扬。
诗中的“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等句,通过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悠长,增强了边塞战事的艰难与孤独感。"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则是对日出日落间战争氛围的生动描绘。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征战将士的思念与关切。"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通过雪花飘落和浮动的云朵,渲染出一种边塞的孤寂与苍茫。
最后,“关山万里不可越”一句强调了边塞之地的险峻与隔绝,而“谁能坐对芳菲月”则是诗人在这荒凉之地,对远方家园美好月色的无限向往。"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战争给生命带来的摧残与痛苦。
“边庭节物与华异”一句则是对边塞生活与中原生活差异的一种感慨。而"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两句,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述,再次强调了边塞生活的艰辛。
"归雁连连映天没"一句描绘了一幅归鸟引领思乡之情的画面,而最后“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等句,则是对武将远征边疆、追求功名的一种颂扬。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细腻描写和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边塞战事的壮阔与苍茫,以及士兵们的英勇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