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元宵兴倍增,羊皮鱼枕各分明。
缭丝新出滇南样,独惜伊人见未曾。
岁岁元宵兴倍增,羊皮鱼枕各分明。
缭丝新出滇南样,独惜伊人见未曾。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热闹与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岁岁元宵兴倍增”点明了节日的气氛逐年增加,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期待。接着,“羊皮鱼枕各分明”一句,通过具体的物品细节,营造出节日中人们欢聚一堂、享受生活的场景。
“缭丝新出滇南样”则暗示了节日中增添了新的元素或装饰,可能是指新颖的灯饰、服饰或是其他节日装饰,体现了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最后,“独惜伊人见未曾”表达了诗人对某位友人的思念,虽然元宵节是团圆的时刻,但诗人却因未能见到这位友人而感到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元宵节的喜庆氛围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节日传统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深切怀念。
汝州城南二十里,栖亩山前足山水。
老人中开谷隐堂,草屋疏檐对山起。
南横秀岭石官道,想像此堂容此老。
堂前茂林浮春烟,堂后池溏多白莲。
前池红莲开更早,正与茂林相对好。
开轩看莲看不足,远望少室如碧玉。
碧玉如屏掩此堂,老人与世已相忘。
胡马扬尘不容驻,万里奔波失归路。
客舟不顾生事窘,所至有堂名谷隐。
大榜灰飞小榜存,至今长在对衡门。
涧上丈人肯已冷,中原旧事空销魂。
老人本是山中客,四海为家无住宅。
家人清坐已忘贫,何曾更问堂宽窄。
去郡十五里,满山蔽青松。
朝来雨初过,萧瑟鸣悲风。
踏泥转溪曲,路尽山无穷。
层崖筑栏阁,宛在云烟中。
引水绕砌下,濆石常飞濛。
寻幽到寺背,苍碧摩高空。
古甃冽寒泉,浅沙影重重。
伏流尚数步,暗与溪相通。
潺湲去何之,可折从此东。
会有到海期,岂计朝莫功。
我行因避贼,眺览聊从容。
徘徊未忍去,僧饭催撞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