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郭高高冢,半是荆王墓。
后嗣炽阳台,前贤甘荜路。
善恶徒自分,波流尽东注。
胡然不饮酒,坐落桐花树。
绕郭高高冢,半是荆王墓。
后嗣炽阳台,前贤甘荜路。
善恶徒自分,波流尽东注。
胡然不饮酒,坐落桐花树。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歌,其中融入了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开篇“绕郭高高冢,半是荆王墓”两句,通过对古冢的描述,引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荆王墓的存在不仅是自然风光的一部分,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接着,“后嗣炽阳台,前贤甘荜路”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古代贵族和賢人的遗迹。炽阳台和甘荜路成为了过去繁华生活的象征,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往文明的赞美与怀念。
“善恶徒自分,波流尽东注”一句,则是对世事变迁、好坏自有公论的感慨。这里的“波流”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河水,也隐喻着历史的长河,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无情和道德评价的思考。
最后,“胡然不饮酒,坐落桐花树”两句,展示了诗人在春天的宁静氛围中,不饮酒而是沉浸于大自然之美。桐花树下,诗人似乎找到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安静之所,可以让心灵得到片刻的放松和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尊重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金华陈氏子,孝母谁能俦。
毋忽沾危疾,惶惶为毋忧。
吁天杳无应,割股医母瘳。
投刀血长流,池面红光浮。
一念自真切,焉知为身谋。
谁无父与母,子独能全脩。
我心见子苦,我面见子羞。
我亲昔尝病,无子此念头。
我亲今永逝,寒烟锁荒丘。
空惭守穷庐,悲风绕松楸。
羹墙恍若见,欲觅无踪由。
收泪事明主,矮屋邻清浏。
寸禄弗及养,徒抱瞻云愁。
不如反哺鸟,此恨何时休。
为予发长叹,我心思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