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兴不极,穗石此阳关。
鹫岭云孤起,龙宫水四环。
潮生南浦月,烟带隔江山。
迢递风帆急,暮钟僧倚栏。
登临兴不极,穗石此阳关。
鹫岭云孤起,龙宫水四环。
潮生南浦月,烟带隔江山。
迢递风帆急,暮钟僧倚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充满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与深沉的情感。首联“登临兴不极,穗石此阳关”开篇即展现出一种豪迈之气,诗人站在高处,心潮澎湃,仿佛眼前的穗石就是那阻隔离别的阳关,预示着即将分别的不舍与感慨。
颔联“鹫岭云孤起,龙宫水四环”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壮美与神秘。鹫岭之上,云雾缭绕,一只孤独的鹫鸟在云中翱翔,象征着自由与超脱;而龙宫周围,水波四面环绕,既展现了水乡的宁静与柔美,也暗含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颈联“潮生南浦月,烟带隔江山”则将视线转向了更广阔的时空。南浦边的潮水涌动,月光洒落,与远处山间的烟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也隐喻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尾联“迢递风帆急,暮钟僧倚栏”收束全诗,情感更为深沉。风中的帆船快速驶向远方,暮色中寺庙的钟声悠扬响起,僧人倚靠栏杆,似乎在默默祈祷或沉思。这一场景既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以及对自然与宗教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离别的哀愁,也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佛从大悲心,流出十二部。
琅函与玉轴,遍满河沙数。
言言皆妙药,字字超今古。
譬如优昙花,百劫难遭遇。
又如大明灯,能破黑暗处。
又如智慧力,能断无明树。
又如璎珞珠,能使人丰富。
茫茫尘世人,急急走如兔。
不觉老到来,未尝开眼觑。
独有花评事,信向颇坚固。
命我无心人,转此诸佛语。
浮生一百年,正如草头露。
上床鞋履别,保朝不保暮。
少吃两块肉,多烧香一炷。
羊鹿牛三车,皆行此条路。
鹤态云踪不定居,白沙一别半年馀。
焦山脚下重相见,记得当时事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