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逢盛世便抽簪,泌水衡门十亩阴。
疏氏但知今日意,贺家那识此时心。
碧天洗尽难寻玉,绿地耕残不见金。
閒与儿孙说桑柘,壶浆竟日自浮沉。
身逢盛世便抽簪,泌水衡门十亩阴。
疏氏但知今日意,贺家那识此时心。
碧天洗尽难寻玉,绿地耕残不见金。
閒与儿孙说桑柘,壶浆竟日自浮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罗浮山的僧人,他身处盛世,却选择远离尘嚣,过着简朴的生活。诗中通过“身逢盛世便抽簪”一句,展现了隐者对繁华世界的超脱态度,他愿意放弃官场的权贵地位,选择隐居山林,享受自然的宁静。
“泌水衡门十亩阴”描绘了隐者居住环境的幽静与和谐,泌水潺潺,衡门掩映于绿树浓荫之中,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意境。接下来的“疏氏但知今日意,贺家那识此时心”,通过对比,强调了隐者与世俗的不同追求和理解,他关注的是当下的内心感受,而非外在的名利得失。
“碧天洗尽难寻玉,绿地耕残不见金”两句,进一步深化了隐者的隐逸生活哲学。碧空如洗,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高远;绿地耕作,虽难以觅得金银财宝,却能收获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这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否定,更是对精神富足的肯定。
最后,“闲与儿孙说桑柘,壶浆竟日自浮沉”,展现了隐者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简单生活的态度。壶浆自浮沉,或许象征着生活的平静与自在,无需过多的追求与纷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者在盛世中的超然态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与世无争、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我忆弦歌武城宰,流风馀韵今安在。
卓哉吕侯英妙年,碧梧翠竹何娟娟。
却金海隅光使节,寒露玉壶浸霜月。
牛刀小试鸣南州,长天雕鹗横高秋。
丹诚烱烱慈仁父,反风灭火并伏虎。
琴堂有教肃簪裾,犴狱虽设期空虚。
南邻北里童与冠,含哺鼓腹相泮涣。
春郊桑柘涨丛丛,秋原禾黍迷西东。
邻封野人拜佳政,乐与舆人共涵泳。
桃李阴阴清昼长,牙签玉轴森琳琅。
列圣群贤屹相向,蓍龟指南如视掌。
河海何曾择细流,泰山固不辞土壤。
百尺竿头事若何,濯缨一曲沧浪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