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罗浮隐者》
《罗浮隐者》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身逢盛世便抽簪,泌水衡门十亩阴。

疏氏但知今日意,贺家那识此时心。

碧天洗尽难寻玉,绿地耕残不见金。

閒与儿孙说桑柘,壶浆竟日自浮沉。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罗浮山的僧人,他身处盛世,却选择远离尘嚣,过着简朴的生活。诗中通过“身逢盛世便抽簪”一句,展现了隐者对繁华世界的超脱态度,他愿意放弃官场的权贵地位,选择隐居山林,享受自然的宁静。

“泌水衡门十亩阴”描绘了隐者居住环境的幽静与和谐,泌水潺潺,衡门掩映于绿树浓荫之中,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意境。接下来的“疏氏但知今日意,贺家那识此时心”,通过对比,强调了隐者与世俗的不同追求和理解,他关注的是当下的内心感受,而非外在的名利得失。

“碧天洗尽难寻玉,绿地耕残不见金”两句,进一步深化了隐者的隐逸生活哲学。碧空如洗,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高远;绿地耕作,虽难以觅得金银财宝,却能收获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这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否定,更是对精神富足的肯定。

最后,“闲与儿孙说桑柘,壶浆竟日自浮沉”,展现了隐者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简单生活的态度。壶浆自浮沉,或许象征着生活的平静与自在,无需过多的追求与纷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者在盛世中的超然态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与世无争、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元旦

履端莫怪起来迟,老病身衰只自知。

俯仰乡关多暇日,万方钟鼓乐清时。

(0)

听诵孟子三乐章

一听邹书三乐辞,肃容敛衽起遐思。

系天人处犹能得,自致云何不念兹。

(0)

立秋

茅屋秋风已满林,老怀却忆少年吟。

丈夫壮志今何似,空感平生灯火心。

(0)

德政歌

我忆弦歌武城宰,流风馀韵今安在。

卓哉吕侯英妙年,碧梧翠竹何娟娟。

却金海隅光使节,寒露玉壶浸霜月。

牛刀小试鸣南州,长天雕鹗横高秋。

丹诚烱烱慈仁父,反风灭火并伏虎。

琴堂有教肃簪裾,犴狱虽设期空虚。

南邻北里童与冠,含哺鼓腹相泮涣。

春郊桑柘涨丛丛,秋原禾黍迷西东。

邻封野人拜佳政,乐与舆人共涵泳。

桃李阴阴清昼长,牙签玉轴森琳琅。

列圣群贤屹相向,蓍龟指南如视掌。

河海何曾择细流,泰山固不辞土壤。

百尺竿头事若何,濯缨一曲沧浪歌。

(0)

忆前年今日

前年今日达龙湾,人在沧江杳霭间。

夜傍石头城系缆,旧游触目是乡关。

(0)

游三峰尖

晴明又喜蹑云烟,旧迹来游兴浩然。

心事满怀题不尽,长吟回首五云边。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