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诸衲见过》
《诸衲见过》全文
明 / 袁宏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閒即过东皋,衲衣对酒糟。

袖中怀米帖,花底读离骚。

箔卷垆烟细,窗寒石累高。

负家无可供,沚水与溪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宏道在东皋闲适的生活场景,以及与僧侣朋友相聚的温馨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

首句“閒即过东皋”,开篇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闲适自在,随性而行。他选择在东皋这样一个宁静之地度过时光,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衲衣对酒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僧侣朋友来访的情景。衲衣是僧侣的传统服饰,这里不仅体现了僧侣的身份,也暗示了他们与世无争、简朴的生活态度。面对酒糟,或许是在烹制简单的素食,或是以酒为伴,共同享受这份闲暇时光。

“袖中怀米帖,花底读离骚”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与僧侣们的精神交流。米帖可能是指记录农事或生活的简陋文书,而离骚则是屈原的代表作,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深沉的情感。这一细节表明,即使在简朴的生活中,他们也能找到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滋养,通过阅读经典来丰富内心世界。

“箔卷垆烟细,窗寒石累高”描绘了室内环境的清幽与雅致。箔卷可能是用来隔绝外界喧嚣的帘子,炉烟细则是指炉火微弱,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静谧的氛围。窗外的寒石高耸,既衬托出室内的温暖,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永恒。

最后,“负家无可供,沚水与溪毛”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在没有多余财物的情况下,诗人依然能够从自然中找到满足,比如沚水(小河)与溪毛(溪边的草木),这些自然之物成为了他精神寄托的来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僧侣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他们在自然与文化中寻找精神寄托的过程。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也是对简单生活美学的赞美,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哲学。

作者介绍
袁宏道

袁宏道
朝代:明   字:中郎   号:石公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生辰:1568~1610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秋日过赵氏山庄

稻香菱熟自年年,君是山中快活仙。

白眼几人今醉矣,青山千载故依然。

蛟龙得势云垂地,海马腾空面接天。

翘首行吟归歌晚,不胜秋思夕阳边。

(0)

乾四明咏四首·其三梅

天寒地冻雪迷离,忒杀风流这一枝。

屋角有人能古调,拈来无孔笛中吹。

(0)

臣虞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余读而悲之,勉答其半,韵既不次,语复不伦。亦犹杜陵野老同元使君春陵行,非敢云属和也·其十菜

携筐入市价难酬,薄暮无鱼归去休。

岂是悬丝空钓月,金鳞昨夜又离钩。

(0)

云窝

因崖能割胜,九曲正平分。

今夜云窝客,酣眠何处云。

(0)

武夷九曲棹歌·其三

三曲倚棹歌,遗蜕今不朽。

其人在何处,还来礼骨否。

绝壁架虚舟,有谁负之走。

乃悟少年仙,狡狯何不有。

岩前石虎吟,将无遭一口。

(0)

虎丘山塘

蔷薇连架艳,菡萏一庭幽。

香蝶花中出,螫蜂叶上游。

西陵桥骏马,桃叶渡轻舟。

意外成佳醉,当垆当蒯缑。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