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二肆夏》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二肆夏》全文
唐 / 皮日休   形式: 四言诗

愔愔清庙,仪仪象服。我尸出矣,迎神之谷。

杳杳阴竹,坎坎路鼓。我尸入矣,得神之祜。

(0)
注释
愔愔:形容寂静庄严的样子。
清庙:指宗庙,祭祀祖先或神灵的神圣场所。
仪仪:形容礼仪周到、服饰整齐的样子。
象服:装饰有图案的华美礼服,此处指祭祀时穿的礼服。
我尸:古代祭祀时作为神灵化身的代表,称为‘尸’,这里指代祭祀的主祭人。
杳杳:形容深远、幽暗的样子。
阴竹:可能指幽深的竹林,象征着神秘与深远。
坎坎:形容击鼓的声音。
路鼓:行进中敲打的鼓,用于引导或增添仪式气氛。
得神之祜:获得神灵的保佑或恩赐,‘祜’即福泽、保佑。
翻译
静谧庄严的宗庙中,衣饰华丽的礼官准备就绪。我们的祭祀代表出来了,前往那迎接神灵的山谷。
幽深的竹林回响,路上的鼓声阵阵。我们的祭祀代表进去了,祈求得到神灵的庇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重而又神圣的宗教仪式。开头“愔愔清庙,仪仪象服”两句,通过对庙宇和祭祀时的人物装扮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肃穆、庄严的氛围。“我尸出矣,迎神之谷”则表明仪式即将开始,祭祀者已经准备好要去迎接神灵。此处的“尸”指的是主持仪式的人物,而“谷”则象征着通往神界的圣地。

随后,“杳杳阴竹,坎坎路鼓”两句,通过对树木和道路上鼓声的描写,传达了仪式进行时的庄严感和节奏感。最后,“我尸入矣,得神之祜”,则意味着主持者回归,并且成功获得了神灵的庇佑。

整首诗运用古典文学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敬畏与期待的宗教仪式现场。通过对视觉、听觉细节的精致描绘,诗人成功地传递了这种仪式所蕴含的庄严美感,以及人类对于神灵沟通和祈求福佑的心理状态。

作者介绍
皮日休

皮日休
朝代:唐   字:袭美   生辰:867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猜你喜欢

和程刑部三首其三·清涟阁

照影翻窗绮,层纹滉额波。
丝青迷岸柳,葺绿蘸汀莎。
片云翘野鹭,孤香卷嫩荷。
凭栏堪入画,时听竹枝歌。

(0)

和程刑部三首其一·公会亭

公事公言地,标名信必臧。
江山如得助,谈笑若为妨。
均赋乡原肃,祥刑郡邑康。
官箴居座右,夙夜筭难忘。

(0)

和程刑部三首其二·碧鲜亭

瑟瑟笼清籁,萧萧锁翠阴。
向高思尽节,從直美虚心。
迥砌滋苍藓,幽窗伴素琴。
公馀时引步,一径静中深。

(0)

金口步(在江北汉阳军,下必铁也)

两山斗咽喉,群石矗牙齿。
行客无限愁,横吞一江水。

(0)

巫山公署壁有无名山戏书二韵

南陵直上路盘盘,平地凌云势万端。
堪笑巴民不厌足,更嫌山少画山看。

(0)

过武宁县(九月十九日)

行过武宁县,初晴物景和。
岸回惊水急,山浅见天多。
细草浓蓝泼,轻烟匹练拖。
晚来何处宿,一笛起渔歌。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