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念弥陀颂·其二》
《念弥陀颂·其二》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树林水鸟各宣扬,宝网金台尽道场。

会得钟鸣并鼓响,弥陀触处现毫光。

(0)
鉴赏

这首诗《念弥陀颂(其二)》由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佛教修行中的景象与感悟。

首句“树林水鸟各宣扬”,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树林中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歌唱,水面上的鸟儿也悠然自得,各自展现着生命的活力。这不仅是自然界的生动描绘,也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次句“宝网金台尽道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宝网金台象征着佛教中的庄严与神圣,这里不仅指具体的寺庙建筑,更代表了修行者心中的道场。这句话传达出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存信仰,皆可成为修行的场所,体现了佛教中“心即是佛”的理念。

后两句“会得钟鸣并鼓响,弥陀触处现毫光”,则是对内心修行的深刻感悟。钟鸣鼓响,不仅仅是外在仪式的声音,更是内在心灵的觉醒与呼唤。弥陀,即阿弥陀佛,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核心。这两句诗表达的是,当一个人真正理解并实践佛法时,内心的光明与慈悲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如同佛光普照,触处皆是光明。这种光明不仅仅是指物质世界的光芒,更是指心灵深处的智慧与慈悲之光。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体验的结合,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意境与境界,强调了内心的觉醒与光明的重要性,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三用前韵酬达夫·其六

关关柳幄莺怀友,曳曳花房蝶乞邻。

未羡西园冠盖客,稍关南浦别离身。

(0)

赠饶倅陈伯模朝奉二首郡事·其二

早窥安定先生奥,晚刻慈恩塔下名。

宜有玺书旌治状,饱闻玉笋数门生。

纸翔市价抄书癖,坛逼诗流觅句精。

(0)

贺氏怡轩

盘薄檐牙紫翠间,正缘天属得恬安。

已闻名教兼三乐,况有家声到二难。

棠棣萼留春色好,鹡鸰原占洞天宽。

友于谁复知真适,拾穗荣期似太漫。

(0)

夜泊建溪丰乐驿前三首·其二

鬖鬖彪弁吹颓鬓,戢戢悬鹑戒早寒。

漂泊昔游堪冷笑,悠飏短梦迫惊湍。

霜潭傲险苍虬啸,月碛牵波翠筱团。

十载南冠攲一叶,背人功业底无端。

(0)

次韵李方叔宋镇立秋五绝·其三

秋热春寒花不老,云浓日薄雨频收。

共言今岁鱼偏熟,旧网须教展一筹。

(0)

书长干僧房二首·其一

赤手能搏虎,青毡不与偷。

真知外物重,未放此缘休。

平地见山岳,排空回斗牛。

何须待尘劫,才许證前秋。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