霏霏翠翠湿芙蓉,历险穷幽几万重。
呼吸天中通帝座,儿孙膝下拥诸峰。
石坛礼斗银河近,竹院吹笙玉露浓。
最爱步虚声歇后,松风涧水韵疏钟。
霏霏翠翠湿芙蓉,历险穷幽几万重。
呼吸天中通帝座,儿孙膝下拥诸峰。
石坛礼斗银河近,竹院吹笙玉露浓。
最爱步虚声歇后,松风涧水韵疏钟。
这首诗描绘了游华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首句“霏霏翠翠湿芙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华山的绿意盎然,仿佛湿润的翠色如同芙蓉般在雾气中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下来,“历险穷幽几万重”则展现了攀登华山的艰难与探险的乐趣,暗示了旅程的漫长与艰辛。
“呼吸天中通帝座,儿孙膝下拥诸峰”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登山者置于与天相近的位置,仿佛能与天上的帝座相沟通,同时,也象征着后辈子孙围绕在身边,充满了家族传承的意味。这种对高度和家族情感的双重表达,使得诗句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又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
“石坛礼斗银河近,竹院吹笙玉露浓”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在岩石之上举行祭祀仪式,与银河的距离似乎变得近在咫尺;竹林中的庭院里,吹笙的声音在浓密的露水中回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和谐与内心宁静的向往。
最后,“最爱步虚声歇后,松风涧水韵疏钟”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独特韵味的深深喜爱。步虚声歇,意味着在宁静的环境中,只有松风与涧水的轻柔旋律以及远处稀疏的钟声相伴,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华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登山过程中的内心体验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
春风忽来花满树,海棠最多绕栏吐。
客愁才动不复安,两脚春泥踏春雨。
高枝背面辞晓喧,低枝湿透挥未乾。
胭脂深重粉亦殷,颜色滑腻脂肉寒。
五云忽卷晨妆毕,晓来姿态俱已失。
悔不敲门请君出,吃酒忍饥看半日。
疾呼杯酌倾已迟,但惊野雪扫还飞。
可能就赐醉眠者,烂嚼落花听鸟啼。
塔轮分断雨,倒霞影、漾新晴。
看满鉴春红,轻桡占岸,叠鼓收声。帘旌。
半钩待燕,料香浓、径远趱蜂程。
芳陌人扶醉玉,路旁懒拾遗簪。郊坰。未厌游情。
云暮合、谩消凝。想罢歌停舞,烟花露柳,都付栖莺。
重闉。已催凤钥,正钿车、绣勒入争门。
银烛擎花夜暖,禁街淡月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