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门高髻,倚扇清吭,娉婷未数西州。
浅拂朱铅,春风二月梢头。
相逢靓妆俊语,有旧家、京洛风流。
断肠句,试重拈彩笔,与赋闲愁。
犹记凌波欲去,问明珰罗袜,却为谁留。
枉梦相思,几回南浦行舟。
莫辞玉樽起舞,怕重来、燕子空楼。
谩惆怅,抱琵琶、闲过此秋。
迎门高髻,倚扇清吭,娉婷未数西州。
浅拂朱铅,春风二月梢头。
相逢靓妆俊语,有旧家、京洛风流。
断肠句,试重拈彩笔,与赋闲愁。
犹记凌波欲去,问明珰罗袜,却为谁留。
枉梦相思,几回南浦行舟。
莫辞玉樽起舞,怕重来、燕子空楼。
谩惆怅,抱琵琶、闲过此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沂孙的《声声慢·其三》。诗中描绘了一位佳人的形象和情感世界,以及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迎门高髻,倚扇清吭,娉婷未数西州。” 这几句勾勒出一位女子在门前梳妆的情景,她的发髻高耸,倚靠着折扇,清脆的声音如同歌唱,形象优雅而不失灵动。"娉婷未数西州"则透露出诗人对这位女子美好的回忆,但又带有一丝若有所思的意味。
“浅拂朱铅,春风二月梢头。” 这里诗人用"浅拂"一词来形容女子轻轻触摸红色的窗棂,或许是在春日的微风中,梢头即指船头,也许诗人在此暗示着某种离别之情。
“相逢靓妆俊语,有旧家、京洛风流。” 这几句写出了诗人与这位女子偶遇时的情景,她化着精致的妆容,言谈间透露出旧日家园以及京城洛阳城中的风俗文化。
“断肠句,试重拈彩笔,与赋闲愁。” 诗中"断肠句"极尽悲切之情,而诗人却又试图提笔书写,但心中的忧伤与闲愁交织,使得文思泉涌而出。
“犹记凌波欲去,问明珰罗袜,卻為誰留。” 这几句表达了对过去离别时刻的记忆,诗人询问着女子关于头饰和衣物,而最后却是一个"卻為誰留"的无奈与感慨。
“枉梦相思,几回南浦行舟。” 诗中"枉梦"一词表明了那些美好的时光如同梦境一般虚幻,而"几回南浦行舟"则是诗人在叙述自己多次在南浦漫步,每一次都是为了寻觅那份逝去的相思之情。
“莫辞玉樽起舞,怕重来、燕子空楼。” 这里"莫辞玉樽起舞"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一种留恋,而"怕重来、燕子空楼"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某种忧虑,害怕再次经历孤寂与空旷。
“谩惆怅,抱琵琶、闲过此秋。” 诗篇的最后,诗人的情感变得更加低沉和悲伤,他抱着琵琶,独自一人度过这个秋天,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美好的怀念与忧惆。
总体来说,这首词作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丰富的意象,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呈现得淋漓尽致。
白额白额猛且雄,居然据我林之中。
白日出林取人食,馋口大开如血红。
摇头掉尾似得意,流血滂滂无惨容。
遂令自古南山下,大道尽日无人纵。
一朝忽与猎夫遇,密网强弓绕林树。
白额计穷无所逃,四足如豚缚将去。
虽然摇尾乞人怜,积恶过深宁汝恕。
却怜三四假威狐,遁迹潜形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