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载酒,词客年年有。
一片江城归画手,认取连蹊花柳。
去年桃叶桃根,草绿裙腰几痕。
遥指第三村子,者番真个消魂。
寻芳载酒,词客年年有。
一片江城归画手,认取连蹊花柳。
去年桃叶桃根,草绿裙腰几痕。
遥指第三村子,者番真个消魂。
这首《清平乐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寻芳载酒的场景,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首句“寻芳载酒,词客年年有”,点明了诗的主题——文人雅士在春日里寻觅美景,携酒而行,享受自然之乐。这种行为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常事,寄托了他们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接着,“一片江城归画手,认取连蹊花柳”两句,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生动的画卷之中。江城的景色被一位画家捕捉,连绵的小径两旁,花树繁茂,柳丝轻摇,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也暗含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去年桃叶桃根,草绿裙腰几痕”则将镜头拉近,聚焦于去年的某个特定地点——桃叶与桃根之间,草色青翠,仿佛是女子裙摆的痕迹。这一细节描写,既体现了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又蕴含了对时间流逝、记忆犹新的感慨。
最后,“遥指第三村子,者番真个消魂”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遥望远处的村子,再次感受到那份令人心醉神迷的情感。这里的“消魂”并非哀伤之意,而是对美好回忆的深深眷恋和陶醉。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春日寻芳的愉悦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独特感悟。
与君共一山,修竹居其间。
义当给两家,潘子不得悭。
带甲十万夫,不战终日闲。
辱使支敝庐,令我愧满颜。
代竹为洗竹,义取洗益繁。
乞我万之一,令君风月宽。
裒多以益寡,天道自古然。
诗成复自笑,诗礼资儒奸。
袅袅危楼百尺梯,秋风有客独攀跻。
路穷流水远更远,目断夕阳西复西。
帘卷似迎轻燕入,柳深时有暗蝉嘶。
洞庭落叶悲骚客,鹎鵊何劳著意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