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漏微长,春眠枕尚凉。
数声闻雁信,几处历江乡。
为爱天边月,非传塞上霜。
衡阳隔千里,来往为谁忙。
春夜漏微长,春眠枕尚凉。
数声闻雁信,几处历江乡。
为爱天边月,非传塞上霜。
衡阳隔千里,来往为谁忙。
这首《春夜闻雁》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对春夜中听到雁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与深沉的情感。
首句“春夜漏微长”,描绘了春天夜晚的宁静与悠长,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得缓慢而绵延,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春眠枕尚凉”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清凉的春夜气息,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寒意并未完全消散,反而增添了几分清新与舒适。
“数声闻雁信,几处历江乡。”这两句通过雁鸣的声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辽阔的空间之中。雁群的迁徙不仅传递着季节更替的信息,也象征着远方的思念与旅途的艰辛。诗人通过“闻雁信”和“历江乡”的描述,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关怀与对旅途劳顿的同情。
“为爱天边月,非传塞上霜。”这两句则转向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喜爱那轮高悬于天边的明月,它不仅照亮了夜空,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同时,诗人也借“塞上霜”这一景象,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感慨,或许暗含着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最后,“衡阳隔千里,来往为谁忙?”这两句以衡阳雁阵为例,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遥远的距离与繁忙的旅途中,雁群究竟为何而忙碌?这不仅是对雁群行为的思考,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诗人似乎在问,生命的意义是否在于不断地追求与奔波,还是在于享受过程中的美好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夜的静谧、雁鸣的悠远、月色的温柔以及对远方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朝出承明庐,驾言还故乡。
当门结旌旆,观者倍生光。
故人欣再见,眷眷意难忘。
举觞承湛露,颂德咏羔羊。
周官十二牧,职贡各殊疆。
持子夙夜心,坐致黎庶康。
深衷岂念此,但感别日长。
相彼水中凫,羽翼同翱翔。
风波一失所,望望徒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