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随陶令遣,斋甚太常严。
傥或非黄奶,那知此黑甜。
客随陶令遣,斋甚太常严。
傥或非黄奶,那知此黑甜。
这首诗以“睡”为主题,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睡眠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首句“客随陶令遣”,借用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典故,暗示客人在陶渊明的引导下,得以摆脱世俗的束缚,进入一种超脱的状态。这里将“陶令”与“遣”字巧妙结合,既展现了陶渊明的隐逸情怀,也暗含了诗人希望借由睡眠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次句“斋甚太常严”,进一步描绘了睡眠环境的庄严与神圣。通过“斋”字,不仅指出了睡眠的地点可能是在一个清净、庄重的地方,还暗示了睡眠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层面的意义。而“太常严”则强调了这种庄严感的程度,仿佛是某种仪式般的存在,让人感受到睡眠之于心灵的净化作用。
后两句“傥或非黄奶,那知此黑甜”,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将睡眠比喻为“黑甜”,即深沉而甜蜜的睡眠。这里的“黄奶”可能象征着世俗的欲望或是生活的压力,“非黄奶”意味着在摆脱了这些困扰之后,才能真正体验到睡眠带来的宁静与满足。“那知此黑甜”则表达了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深刻理解睡眠对于心灵的重要性与美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睡眠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也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与向往。通过对比与反问,诗人巧妙地传达了睡眠对于心灵净化与自我超越的重要意义,引人深思。
士有当世志,谁肯专诗名。
自古巧文字,与道关废兴。
倾座听君语,雄辨穷粗精。
目中无全牛,肯綮技未经。
胡为趁风月,候虫相与鸣。
静夜诵佳什,泠然如梦醒。
瘦语自腴泽,险句自稳平。
譬彼有源水,随流作幽清。
奇抱叹皓首,败屋挑寒灯。
天运岂其然,人力非所能。
我读渊明诗,悠悠千古情。
衔觞岂好饮,采菊非餐英。
何时共皋益,赓歌在虞庭。
岁功巧结束,物与七反丹。
应嫌青女妒,摇落空人寰。
耀钗云髻里,点粉黛眉间。
香色亦几何,小有即大还。
艳阳费浮花,微阳惜真韵。
月窟占奇芬,天根关大分。
冰雪又催年,自此接新运。
泰华与秋毫,巨细非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