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溪流云去,树约风来,山剪秋眉。
一片寻秋意,是凉花载雪,人在芦漪。
楚天旧愁多少,飘作鬓边丝。
正浦溆苍茫,閒随野色,行到禅扉。忘机。
悄无语,坐雁底焚香,蛬外弦诗。
又送萧萧响,尽平沙霜信,吹上僧衣。
凭高一声弹指,天地入斜晖。
已隔断尘喧,门前弄月渔艇归。
溯溪流云去,树约风来,山剪秋眉。
一片寻秋意,是凉花载雪,人在芦漪。
楚天旧愁多少,飘作鬓边丝。
正浦溆苍茫,閒随野色,行到禅扉。忘机。
悄无语,坐雁底焚香,蛬外弦诗。
又送萧萧响,尽平沙霜信,吹上僧衣。
凭高一声弹指,天地入斜晖。
已隔断尘喧,门前弄月渔艇归。
这首《忆旧游》由清代诗人厉鹗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中以“溯溪流云去”开篇,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溪水潺潺,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超脱凡尘的意境。接着,“树约风来,山剪秋眉”,树木与山峦在秋风的轻抚下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仿佛大自然也在诉说着季节更迭的故事。
“一片寻秋意,是凉花载雪,人在芦漪。”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秋天特有的景象——凉花覆盖着雪花,人在芦苇荡中漫步,这一场景既清新又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秋天独有的宁静与美丽。
“楚天旧愁多少,飘作鬓边丝。”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过去的忧愁比作飘落在鬓边的细丝,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感慨。接下来,“正浦溆苍茫,闲随野色,行到禅扉。”描绘了诗人漫步于广阔的江边,随心所欲地欣赏着自然景色,最终到达一处禅门,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寻求心灵的寄托。
“忘机。悄无语,坐雁底焚香,蛬外弦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心境,坐在雁群之下焚香,听远处的蟋蟀吟唱诗歌,这种情景充满了禅意,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最后,“又送萧萧响,尽平沙霜信,吹上僧衣。”随着一阵阵萧瑟的风声,霜信(即霜降的信息)传递开来,不仅覆盖了地面,也轻轻拂过僧人的衣裳,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禅意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凭高一声弹指,天地入斜晖。”站在高处,诗人轻轻一弹手指,仿佛整个天地都融入了夕阳的余晖之中,这一句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已隔断尘喧,门前弄月渔艇归。”最后,诗人通过描绘渔舟在月光下缓缓归来的情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解脱,整首诗在宁静与和谐中结束,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与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