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头小立倚疏桐,踏遍苍苔径数弓。
凉意乍生新雨后,诗情都在一秋中。
影同雪碎庭筛月,声比泉清树卷风。
四壁萧间发长啸,更闻孤鹤唳遥空。
科头小立倚疏桐,踏遍苍苔径数弓。
凉意乍生新雨后,诗情都在一秋中。
影同雪碎庭筛月,声比泉清树卷风。
四壁萧间发长啸,更闻孤鹤唳遥空。
这首清代诗人汪远孙的《殳积堂桐荫觅句图》描绘了一幅秋日午后静思的画面。首句“科头小立倚疏桐”,诗人光着头站在稀疏的梧桐下,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他沉浸在自然中的闲适姿态。接着,“踏遍苍苔径数弓”写诗人漫步在布满青苔的小径上,足见其寻觅灵感的专注与执着。
“凉意乍生新雨后”点出雨后的清新凉意,为诗歌增添了秋日特有的韵味。诗人将诗情寓于这秋景之中,暗示了创作灵感的涌现。“影同雪碎庭筛月”运用比喻,形容月光透过梧桐叶洒落庭院,如同雪花般碎裂,营造出宁静而皎洁的意境。
“声比泉清树卷风”进一步描绘声音,以泉水的清澈和风吹过树叶的轻响,烘托出环境的静谧。最后两句,“四壁萧然发长啸,更闻孤鹤唳遥空”,诗人借啸声和孤鹤的鸣叫,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高远的志向,使得整个画面既有深沉的哲理,又不失诗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诗人于桐荫下觅句时的独特心境,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江干六月暑初赫,谁解停桡访迁客。
楚粤间关路几千,于君意气感今昔。
君家兄弟雅爱余,休戚由来义所须。
肝胆时时堪并照,势利翩翩总不如。
吁嗟薄俗增兹口,罔极谗言亦何有。
金石宁渝肺腑交,云雨徒翻轻薄手。
叔度汪汪千顷波,淆之不浊将奈何。
剡溪未惮乘舟远,滕阁难同载酒过。
豫章却有陈蕃榻,高士南州已非昨。
良夜真虚北海尊,孤山独渺西湖鹤。
写出生绡送别图,君归名尚纪洪都。
昔日销魂南浦处,碧草绿波半有无。
水鸟自飞还自没,扁舟想像当时发。
篷底一声独酌谣,浩歌天地流云遏。
春风浩荡百花庄,千红万紫斗妍芳。
雨前雨后难相似,点点风飘正断肠。
莫向此花悲晚暮,此花不受春光妒。
幽香独自殿芳尘,浩态还能称独步。
醉露当阶不自持,含风绕砌却多姿。
广陵浪说誇金带,东武何劳侈玉盂。
近侍牡丹元似锦,绿水绛荷芳尚歛。
送去迎来如有情,艳妆总道来仙禁。
薰风阵阵拂瑶台,红药分明锦绣开。
折向尊前怜国色,更有天香入酒杯。
当年结袜石头城,倾盖空惭国士名。
老我孤生投世网,多君壮岁解尘缨。
山川已间丘中赏,臭味遥同物外情。
念别忽惊三十载,空瞻南极一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