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怀净土诗·其七》
《怀净土诗·其七》全文
元 / 梵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

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

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

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净土世界的向往与怀想。首句“莲宫只在舍西头”,以“莲宫”象征净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接着,“易往无人著意修”一句,表达了通往净土之路虽近却少有人关注,隐含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思考。

“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三圣”比喻为理想中的三位导师或守护者,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充满悲悯与愿望的海洋。而“一身孤倚夕阳楼”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夕阳,仿佛在凝视着自己的孤独与渴望,营造出一种既深沉又略带凄美的氛围。

接下来,“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绪。秋叶的飘落与夜晚山谷中难以隐藏的小舟,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永恒的追寻。

最后,“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两句,以“玉池”象征纯净与美好,而“凫雁”则是自由与和谐的象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净土世界中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在现实的困境中,也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希望,寻找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挣扎的复杂心情。

作者介绍

梵琦
朝代:元   字:楚石   籍贯:浙江象山   生辰:?—1370

(?—1370)元明间僧人。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猜你喜欢

偶书

堪笑又堪嗟,人生果若何。

宜将万端事,都入一声歌。

世态逾翻掌,年光剧逝波。

静中真气味,所得不胜多。

(0)

和李文思早秋五首·其四

池畔拖垂柳,栏边笑晚花。

败荷倾弊盖,老桧露枯槎。

岁暮惊时态,年高惜物华。

东陵风未替,解忆故园瓜。

(0)

无苦吟

平生无苦吟,书翰不求深。

行笔因调性,成诗为写心。

诗扬心造化,笔发性园林。

所乐乐吾乐,乐而安有淫。

(0)

乞笛竹栽于李少保宅

浪种闲花占地生,未尝容易暂留情。

奈何苦爱凌霜节,况是犹存镂管名。

待凤至时当有实,学龙吟处岂无声。

幽人愿乞数枝种,得自君家又更荣。

(0)

谢商守宋郎中寄到天柱山户帖仍依元韵·其四

一簇烟岚锁乱云,孤高天柱好栖真。

从今便作西归计,免向人间更问津。

(0)

笺年老逢春八首·其二美酒饮教微醉后

瓮头喷液处,盏面起花时。

有客来相访,通名曰伏羲。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