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鉴千秋献玉京,当涂司理早知名。
忽迁百将专衡地,正听三陲奏凯声。
铁券少侯随下拜,锦衣近戚避前行。
署中厅壁题名处,先号如存可有评。
金鉴千秋献玉京,当涂司理早知名。
忽迁百将专衡地,正听三陲奏凯声。
铁券少侯随下拜,锦衣近戚避前行。
署中厅壁题名处,先号如存可有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刘君的官员在明代的仕途变迁与荣耀时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刘君从地方官到中央重臣的晋升过程,以及他所受到的礼遇与尊敬。
“金鉴千秋献玉京”,开篇以“金鉴”象征皇帝的权威与公正,寓意刘君的忠诚与才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认可。“玉京”则代表京城,暗示刘君从地方调至京城任职,地位与权力进一步提升。
“当涂司理早知名”,点出刘君在地方时便已名声在外,显示出其治理能力与政绩得到认可。“忽迁百将专衡地”,描述刘君突然间被调任至军事要地,负责管理众多将领,显示出其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与信任。
“正听三陲奏凯声”,表明刘君在新任职位上正聆听来自边疆的胜利消息,象征着他在军事事务上的成就与贡献。“铁券少侯随下拜,锦衣近戚避前行”,通过描绘刘君受到的特殊礼遇,展现了他作为朝廷重臣的尊贵地位,同时也暗示了他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署中厅壁题名处,先号如存可有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刘君在官署中的显赫地位的肯定,以及对其功绩与影响的评价,暗示了刘君不仅在位时备受推崇,其影响力甚至可以延续至后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君仕途变迁的描绘,展现了明代官场的复杂性与等级制度的森严,同时也赞美了刘君的才能与忠诚,以及他在国家治理与军事事务上的卓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