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神山十二楼,绛节朱幡,游仙竟去;
备箕畴九五福,绯衣牙笏,遗像如生。
望神山十二楼,绛节朱幡,游仙竟去;
备箕畴九五福,绯衣牙笏,遗像如生。
此联描绘了对萨龙光先生的追思与缅怀之情。上联“望神山十二楼,绛节朱幡,游仙竟去”以神山、十二楼、绛节朱幡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仙气飘渺的氛围,暗示萨先生已离世,仿佛化身为仙,前往那遥远而神秘的神山。下联“备箕畴九五福,绯衣牙笏,遗像如生”则通过“箕畴九五福”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萨先生一生所享有的崇高荣誉和幸福生活的肯定,同时“绯衣牙笏”描绘了其生前的尊贵形象,而“遗像如生”更是强调了人们对萨先生的深切怀念,仿佛他的形象永远鲜活在人们心中。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象征与典故,既展现了萨先生生前的辉煌成就与高尚品德,又表达了后人对其深深的哀悼与敬仰之情,是一幅充满深情与艺术性的挽联作品。
遥瞻古树苍,小憩禅房窈。
来往颇惯经,新年景倍好。
寺纵临通衢,有僧住便静。
此趣僧未谙,翻诩庄严整。
阇黎重清规,云是莲池派。
指日经武林,云栖应好在。
丈室纸窗明,依然昨景情。
却怜枝上鸟,解报晓春生。
积素酿馀寒,盆梅香正放。
琴荐墨壶清,合是此中赏。
每得新题句,不同前咏时。
问伊老庭树,是尔启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