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九砺》
《十九砺》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暂尔下生来,落身命尘网。

高明气常清,贫贱语亦响。

双足风云行,一心山水想。

何时了国事,方外适幽赏。

(0)
鉴赏

这首诗《十九砺》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十九砺”这一题目,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

首句“暂尔下生来,落身命尘网”,诗人以一种超脱而又无奈的口吻,描述了自己从天界降临人间,落入世俗的束缚与困扰之中。这里的“尘网”象征着世间种种束缚与羁绊,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挣扎。

接着,“高明气常清,贫贱语亦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前一句“高明气常清”描绘了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即在精神层面保持清明高远,不受外界物质条件的影响;而后一句“贫贱语亦响”则揭示了即使在物质贫困、地位低微的情况下,人依然可以保持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其话语同样具有分量和影响力。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追求。

“双足风云行,一心山水想”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追求。诗人想象自己如同云游四海,脚踏风云,自由自在;同时心中向往着山水之美,寓意着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心灵归宿的渴望。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对自由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希望通过自然界的美好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最后,“何时了国事,方外适幽赏”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对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或许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有限,难以改变国家的命运,因此渴望找到一个能够暂时逃避纷扰、寻求内心安宁的地方。这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整体而言,《十九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寻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平静的努力。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句·其二

城隅楼榭与云平,城下溪流见底清。

(0)

奉和大观文相公见寄古风

旃裘乱衣裳,风雨飘屋庐。

南奔万里空,脱死锋镝馀。

翠华狩绝域,黄尘翳修涂。

朝无嵇侍中,溅血沾谁裾。

夷儿金束袍,漉蔌悬珊瑚。

骄气吞九州,投饵术已疏。

公捐绕朝策,观化聊据梧。

凤凰渺鸿乙,紫氛谁与俱。

丘壑岁已晚,钟鼎功未书。

弃置委时运,超摇游物初。

此忧自古有,此乐绝世无。

邂逅拯横流,功成吾不居。

(0)

一条碧水练铺地,万叠好山屏倚天。

(0)

赠制刻漏前挈壶王君渊

蛩吟秋方来,鹤鸣夜参半。

山中无历日,荣悴知节换。

王君太多事,丝杪察昏旦。

辛苦穷河源,把彼注罂罐。

线溜来不停,会见白石烂。

旁有减水壶,节水使之缓。

傥无乘除法,巧历安得算。

反求诸吾身,自有子午观。

百刻呼吸调,勿使魂去干。

冤哉张寿王,课最密于汉。

信史不足徵,徒兴千载叹。

抱筹付木仙,试判此公案。

(0)

麻姑山

数里岧峣落日西,更高高处种灵芝。

危峰受雪春归晚,怪石留云雨到迟。

仙鹿避人眠浅径,野禽窥果啄残枝。

待应俗格消磨尽,重建瑶台旧路岐。

(0)

华亭百咏·其一顾亭林

旦暮潮流急,东西径路斜。

无从质疑字,共属野王家。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