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轩记待月,纵笔说性命。
岂惟不知月,实亦不知性。
文虽欧苏工,理至关洛定。
人心如明月,尘垢失清净。
雾收海气澄,天迥风力劲。
持我光明珠,照此大圆镜。
镜中双綵鸾,翔立请骖乘。
御宴影娥池,神飙忽吹醒。
鸾飞晓镜空,龙睡渊珠静。
依旧碧潭心,无复琼楼兴。
韩郎固有言,仙人未贤圣。
东轩记待月,纵笔说性命。
岂惟不知月,实亦不知性。
文虽欧苏工,理至关洛定。
人心如明月,尘垢失清净。
雾收海气澄,天迥风力劲。
持我光明珠,照此大圆镜。
镜中双綵鸾,翔立请骖乘。
御宴影娥池,神飙忽吹醒。
鸾飞晓镜空,龙睡渊珠静。
依旧碧潭心,无复琼楼兴。
韩郎固有言,仙人未贤圣。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的《题月心诗卷并记遇仙事云》,通过对月夜独坐、思考生命与性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首句“东轩记待月”点出诗人于东轩静待明月,随后的“纵笔说性命”则暗示他通过写作来探讨人生哲理。
诗人自谦“岂惟不知月,实亦不知性”,承认自己在月光下对月亮和人性的理解仍有困惑。然而,他笔下的文字却如欧苏(欧阳修、苏轼)般工巧,所阐述的道理又深得关洛(指关学和洛学,宋代儒家学派)之精髓。他以“人心如明月”比喻人的本真,强调内在的纯净,而“尘垢失清净”则表达了去除杂念、回归本真的追求。
接下来,诗人将自我比作明珠,借助月夜的澄清,试图照亮内心的镜子,寻找真理。镜中的景象象征着理想中的仙人世界,双彩鸾飞翔邀请他一同遨游。然而,随着“御宴影娥池,神飙忽吹醒”,诗人意识到这可能只是梦境,如同“鸾飞晓镜空,龙睡渊珠静”,仙境消失,现实中的碧潭之心依然宁静。
最后,诗人引用韩郎(韩愈)的言论,表达对仙人境界的理智认知,认为即使是仙人,也并非超越圣贤。整首诗通过月夜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性情和超凡境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辩证态度。
夜来匆匆饮散,欹枕背灯睡。
酒力全轻,醉魂易醒,风揭帘栊,梦断披衣重起。
悄无寐。追悔当初,绣阁话别太容易。
日许时、犹阻归计。甚况味。旅馆虚度残岁。想娇媚。
那里独守鸳帏静。永漏迢迢,也应暗同此意。
月华边。万年芳树起祥烟。
帝居壮丽,皇家熙盛,宝运当千。
端门清昼,觚棱照日,双阙中天。太平时、朝野多欢。
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
昔观光得意,狂游风景,再睹更精妍。
傍柳阴,寻花径,空恁亸辔垂鞭。
乐游雅戏,平康艳质,应也依然。仗何人、多谢婵娟。
道宦途踪迹,歌酒情怀,不似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