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念奴娇》
《念奴娇》全文
宋 / 田为   形式: 词  词牌: 念奴娇

嫩冰未白,被霜风换却,满院秋色。

小阁深沈围坐促,初拥红炉宜窄。

帘密收香,窗明迟夜,砚冷凝新滴。

无人知道,个中多少岑寂。

翻念一枕高唐,当年仙梦觉,难寻消息。

睡起微醒衣袖重,不管腰支犹索。

旋暖银簧,时添酥字,笋玉寒无力。

如今肠断,暮云依旧凝碧。

(0)
注释
嫩冰:初生或未完全冻结的薄冰。
换却:替换,更换。
秋色:秋天的景色。
深沈:深邃、幽深。
红炉:红色的小火炉。
窄:狭小。
帘密:窗帘紧密。
新滴:新落的墨水滴。
翻译
薄冰尚未变白,却被霜风替换,整个庭院充满秋意。
在幽深的小阁中围坐,紧靠红炉,空间显得狭小而适宜。
窗帘密闭,香气收敛;窗户明亮,夜晚来得迟缓,砚台冰冷,新墨水还未干透。
无人能理解,这里隐藏着多少孤寂。
回想起那高唐一梦,当年醒来后,再也找不到那份梦境的痕迹。
醒来后微微清醒,衣袖因沉睡而沉重,懒得理会腰肢的困乏。
立刻点燃银簧,不时添加新墨,笔尖像竹笋般无力书写。
如今心如刀割,傍晚的云彩依然碧绿,唤不回过去的时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静谧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嫩冰未白,被霜风换却,满院秋色。" 这几句描绘了一片初冬的景象,天气转凉,薄冰尚未完全凝固,被凛冽的北风一吹,便化作了水迹,庭院间弥漫着浓重的秋意。

"小阁深沈围坐促,初拥红炉宜窄。" 这里写的是诗人在一个狭小而温暖的小屋中,与几位亲密的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初次点燃的火炉带来的温度和舒适,这种画面充满了家的温馨与安全感。

"帘密收香,窗明迟夜,砚冷凝新滴。" 诗人在这几句中描绘了一副夜晚的宁静景象:窗外是清澈可见的月光,室内则是一种幽深安逸,帘幕紧闭,收藏着屋内的芬芳;砚台上的水珠凝结,显现出一种冷静而专注的书写氛围。

"无人知道,个中多少岑寂。" 这句话透露出诗人的内心独白,他的情感世界是深邃且难以触及的,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内在的孤寂与沉思。

"翻念一枕高唐,当年仙梦觉,难寻消息。" 诗人这里回忆起了过去的一段时光,那时候可能有过某种超脱世俗的美好幻想,但如今这些梦境已经难以寻觅,只能在记忆中翻涌。

"睡起微醒衣袖重,不管腰支犹索。" 这几句传达了一种从沉睡中醒来的迟钝感受,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即便是身体上的寒冷和衣物的沉重,也无法打扰他内心的向往。

"旋暖银簧,时添酥字,笋玉寒无力。" 这里继续描绘了诗人在深秋夜晚的生活状态:银质的风筝在微弱的风中轻轻转动,每隔一阵,便有人送来温热的酒水,以抵御严寒;而书桌上的砚台因天气过冷,墨汁凝固,难以提炼。

"如今肠断,暮云依旧凝碧。" 最后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与哀愁,即便是内心已经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外界的自然景观——那沉甸甸的晚霞,依然如故,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季节变化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寻内心自我的高远情怀。

作者介绍
田为

田为
朝代:宋   字:不伐   生辰:1119

田为(生卒年不详),字不伐,籍里无考。善琵琶,通音律。政和末,充大晟府典乐。宣和元年(1119)罢典乐,为乐令。 《全宋词》存词六首,有《芊呕集》 田为才思与万俟咏抗行,词善写人意中事,杂以俗言俚语,曲尽要妙。 尝出含三个词牌的联语“玉蝴蝶恋花心动”,天下无能对者。 
猜你喜欢

宪副吴汝畴秋官郎赵栗天马上联句索和·其二

二十馀年仕路迟,清名到处有人知。

神鳌撑海藏鳞甲,天马驰空脱絷羁。

平断刚柔真是节,明重日月正为离。

愿将岭表风霜力,散慰东南百郡思。

(0)

赠廖廷臣参赞归龙湾

太宰铨衡正,留都参赞尊。

不求同世俗,宁退乐田园。

身到东山稳,名依北斗存。

龙湾流水急,清烈应高门。

(0)

经白沟

平野沙草黄,朔风捲沙走。

萧萧白沙寒,战骨多已朽。

仰思忠义贤,勒马伫立久。

借问安肃城,壮士今有否。

(0)

次陈公远重阳绝句五首·其一

七载长安未到家,白云长望驻天涯。

今朝纵有登高兴,为望孤云不为花。

(0)

观上滩舟中有感

滩石高低水不平,水流滩急总无情。

舟人到此浑无赖,抱着篙儿叫几声。

(0)

为多情忆别

一夜同衾百夜思,交欣未已便分离。

揽衣辗转无眠处,推枕徘徊起坐时。

云雨到头浑是梦,烟花满眼转生悲。

多情却被无情苦,好汉磨来也似痴。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