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章依韵俯成编,欲听新词禁宇传。
曲里字难相借问,随时切脚注花笺。
乐章依韵俯成编,欲听新词禁宇传。
曲里字难相借问,随时切脚注花笺。
这首宫词,是宋代赵佶所作的《宫词(其十二)》。赵佶,即宋徽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造诣,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中音乐与文学交融的场景,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宫廷生活中的独特情趣。
“乐章依韵俯成编”,开篇便以“乐章”为引,点明了主题——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这里的“依韵”指的是按照一定的音律或韵脚来创作,体现了音乐与文学创作的和谐统一。“俯成编”则形象地描绘了音乐作品被整理编纂的过程,仿佛音乐本身就在时间的流转中自然生成,成为了一部部精美的乐谱。
“欲听新词禁宇传”,接着描述了宫廷中音乐与新词的传播。在禁宇(皇宫)之内,新创作的歌词通过音乐的形式被广泛传唱,这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交流,也是文化影响力的体现。宫廷作为文化中心,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发源地,更是其传播的重要场所。
“曲里字难相借问”,这一句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音乐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在音乐的世界里,旋律与节奏往往比文字更加直观和易于感受,但要将这些抽象的音乐元素转化为具体的文字描述,却并非易事。这里巧妙地表达了音乐与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的复杂关系。
“随时切脚注花笺”,最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音乐与文学的互动。在宫廷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即兴创作还是对已有作品的解读,音乐与文字总是紧密相连。通过“切脚”(即根据音乐节奏来填写文字),诗人能够将音乐的情感与意境融入到诗句之中,使得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与音乐相得益彰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注花笺”则暗示了这种创作过程的精致与雅致,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艺术细节的极致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宫词通过对宫廷音乐与文学创作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艺术融合的独特理解与审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与开放性。
深根藏器时,寸寸抱奇节。
遭时上风云,故可傲冰雪。
夕阳西下,暮霭红隘,香风罗绮。
乘丽景、华灯争放,浓焰烧空连锦砌。
睹皓月、浸严城如画,花影寒笼绛蕊。
渐掩映、芙蓉万顷,迤逦齐开秋水。
太守无限行歌意。拥麾幢、光动珠翠。
倾万井、歌台舞榭,瞻望朱轮骈鼓吹。
控宝马、耀貔貅千骑。银烛交光数里。
似乱簇、寒星万点,拥入蓬壶影里。
宴阁多才,环艳粉、瑶簪珠履。
恐看看、丹诏催奉,宸游燕侍。便趁早、占通宵醉。
缓引笙歌妓。任画角、吹老寒梅,月落西楼十二。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