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美白瓷盏,规模来定州。
先生文字饮,独酌无献酬。
咄哉石女儿,不作蛾眉羞。
怜我老寂寞,赤手屡拍浮。
子顽不乞火,我醉不惊鸥。
无情两相适,付与逍遥游。
彼美白瓷盏,规模来定州。
先生文字饮,独酌无献酬。
咄哉石女儿,不作蛾眉羞。
怜我老寂寞,赤手屡拍浮。
子顽不乞火,我醉不惊鸥。
无情两相适,付与逍遥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独特而富有想象力的画面,通过白瓷盏和小石人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饮酒情趣和超脱世俗的境界。
首先,“彼美白瓷盏,规模来定州。”开篇即以“白瓷盏”作为切入点,不仅点明了饮酒的器具,也暗示了其精美的工艺和高雅的气质,仿佛定州的瓷器一般,承载着历史的韵味和文化的传承。定州,古代著名的瓷器产地,其瓷器以其细腻的质地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此处借以形容白瓷盏的品质。
接着,“先生文字饮,独酌无献酬。”诗人以“先生”自称,用“文字饮”这一新颖的表达方式,将饮酒与阅读、思考联系起来,暗示了诗人通过文字与内心世界进行交流,独自品味生活的深意。在这样的场景下,没有了传统的酒宴礼仪,只有诗人一人独饮,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咄哉石女儿,不作蛾眉羞。”这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小石人比作“石女儿”,赋予其情感和生命,展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亲密关系。小石人“不作蛾眉羞”,既是对小石人形象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怜我老寂寞,赤手屡拍浮。”诗人以“怜我老寂寞”表达对自身孤独状态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小石人的理解和关爱。尽管身处孤独,但诗人并未因此沉沦,而是以“赤手屡拍浮”的行动,展现了他面对孤独时的乐观态度和自我激励的精神。
“子顽不乞火,我醉不惊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诗人以“子顽不乞火”自喻,表示即使在极端环境下也不寻求外力的帮助,体现了他的坚韧和独立。同时,诗人“我醉不惊鸥”,则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即使在醉酒状态下,也不会对周围的生灵造成伤害,体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善良。
最后,“无情两相适,付与逍遥游。”诗人以“无情两相适”总结了与小石人的互动,强调了两者之间超越了情感界限的默契与和谐。这种“逍遥游”的生活态度,既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饮酒场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忆昔与君生别离,镜似乐昌初破时。
自嗟桂魄几圆缺,远人尚自愆还期。
辘轳无绳瓶坠井,青灯荧荧照孤影。
含愁抱镜入中厨,呢呢低声自陈请。
漏短不知夜几更,四邻已静无人声。
忧疑未决心转苦,起步明月沿阶行。
倚阑脉脉望河汉,鹦鹉笼中巧相唤。
忽言半月在回廊,始卜郎回在月半。
深深再拜喜不眠,举头看月尚末圆。
回身再问匣中镜,知汝何时飞上天。
迢递边夷戍,悲酸绝海行。
百忧缘国事,一哭岂私情。
积气寒相结,江声夕未平。
离鸿何意识,哀怨向人鸣。
功罪宁论实,驰驱只自伤。
一身酬谤牍,九死列戎行。
海树交吹瘴,蛮花不受霜。
长城谁可倚,今日尔投荒。
檐鸦冻不哗,尺宅走万怪。
休暇周四旬,一岁此心泰。
蠕蠕蠹丛生,低吟发遥籁。
乐事际伏腊,劳生得微懈。
六年冗不治,枯菀久身外。
故步安槃姗,饱死讵贻悔。
朝踏霜花行,夜共灯火爱。
从徒百十人,昏昭竟何待。
堂前阿巽欢,足后娇儿狯。
无病茶饭佳,俯仰为一快。
良士矜七尺,五斗究云隘。
壮岁困磨牛,成劳笑安在。
凡情耻钝顽,奋跃务高大。
似闻割洪流,海立昼全晦。
日黄拥被眠,炙手任渠辈。
运会剥亦终,便老亦谁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