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陈伯和和经字韵复以为报》
《陈伯和和经字韵复以为报》全文
宋 / 李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说诗夜对老弥明,韦氏传家自一经。

盛德于今推鼎甲,闻孙何事亦飘零。

囊贫桂玉人逾瘦,袖有珠玑耳暂醒。

桃李春残归未得,愁看烟草五门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énbǎijīngyùnwèibào
sòng / hóng

shuōshīduìlǎomíngwéishìchuánjiājīng

shèngjīntuīdǐngjiǎwénsūnshìpiāolíng

nángpínguìrénshòuxiùyǒuzhūěrzànxǐng

táochūncánguīwèichóukànyāncǎoménqīng

注释
弥明:老友的名字。
韦氏:指某一姓氏家族。
鼎甲: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的第一名。
飘零:形容生活动荡,无所依靠。
桂玉:比喻人的品质高洁。
珠玑:比喻优美的言辞或珍贵的事物。
烟草:这里象征忧郁和离愁。
五门:可能指家门或京城的五个城门,代指家乡。
翻译
夜晚时分,我对着老友弥明诉说心事,韦氏家族的传承源于一部经书。
如今推崇的美德之士如同鼎甲,听说他的孙子也遭遇不幸,漂泊不定。
他虽然贫穷,但人品如桂玉般珍贵,只是更加清瘦;偶尔听到美言,精神才为之一振。
春天已逝,桃李凋零,他仍未归乡,只能愁看着门前青青的烟草,象征着无尽的离愁。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洪所作,名为《和经字韵复以为报》。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与朋友夜谈古诗,特别提到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老弥明”以及韦应物的家学,表达了对前贤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对于诗歌传承的重视。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的个人生活和心境。

"说诗夜对老弥明,韦氏传家自一经。盛德于今推鼎甲,闻孙何事亦飘零。"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夜晚与朋友探讨古诗的场景,其中“老弥明”出自杜甫之口,韦应物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其家学传承一脉相承。这两位都是诗人仰望的对象。"盛德于今推鼎甲"则是在赞美古人的伟大功业,而“闻孙何事亦飘零”则表达了听闻后代子孙无所成就,令人感慨。

"囊贫桂玉人逾瘦,袖有珠玑耳暂醒。"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贫困生活和对美好事物的短暂拥有。"囊贫"指的是用布囊装着贵重之物,而“桂玉”则象征着珍贵和纯洁;"袖有珠玑耳暂醒"则是说虽然偶尔得到一些珠宝,但这种幸福感也是转瞬即逝的。

"桃李春残归未得,愁看烟草五门青。"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忧虑。“桃李春残”暗示春天已过,花开花落,而“归未得”则是说诗人的家园之思;"愁看烟草五门青"则是在表达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和悲哀。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学传统的尊重、个人生活的艰辛以及对美好事物短暂拥有后的感慨。

作者介绍

李洪
朝代:明

猜你喜欢

四十咏·其五沈山人明臣

嘉则少负奇,从事车骑幕。

侠气贯秋旻,藻词丽朝雘。

千人废喑呜,百氏从挥霍。

屠子一代盟,朱生九原诺。

族贵文亦就,是以不落莫。

(0)

重纪五子篇·其三余宪副曰德

德甫宦不达,衔饥卧西山。

散发听樵歌,轻舠弄潺湲。

宁无临川屐,不踏城市间。

举世称高节,吾独叹微言。

昔闻双井徒,竭蹶趋险艰。

旦夕费雕锼,不救岩石顽。

解曾一决之,浊流遂泛澜。

左蠡稍自清,匡庐出孱颜。

遂令洪都瑟,疏越表三叹。

正始岂必多,滥觞良亦难。

(0)

送邹东郭学士赴南院

手绾铜章白玉堂,天南星斗避文光。

清华官府真仙界,佳丽江山旧帝乡。

掷地赋声添纸价,传心书法长秋阳。

河堤待筑还朝路,双阙天连一水长。

(0)

重至黄岩署中·其三

台荡古奇胜,羽洞郁中蟠。

共说仙为吏,难言味不酸。

题评皆恶札,谭笑一儒冠。

为爱江瑶柱,重来作此官。

(0)

署中怀人十绝·其八邑博朱公朗怀吴宜兴人俛首一博昂然有千古之气

一毡未必联床席,万里俱堪托死生。

寄与君家老公叔,何须着论博高名。

(0)

送章君游江西

把酒上江阁,问君何所之。

鄱阳湖口阔,烟水渺相思。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