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帘一线入,斗室十分春。
光细足幽赏,孤高自远尘。
弦虚时有待,云尽夜无邻。
独向閒眠处,频频照此身。
疏帘一线入,斗室十分春。
光细足幽赏,孤高自远尘。
弦虚时有待,云尽夜无邻。
独向閒眠处,频频照此身。
这首诗描绘了新月在室内投射出的光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雅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与斗室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月光所带来的超脱世俗的纯净与高洁。
首句“疏帘一线入”,以“疏帘”暗示月光从缝隙中透入,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与细腻。接着,“斗室十分春”则将月光下的小房间渲染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空间,春意盎然,暗示了月光赋予了空间以生命力。
“光细足幽赏,孤高自远尘”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月光的特质,它既细腻又足以让人享受,同时具有孤高的品质,远离尘世的喧嚣,展现出月光的纯净与高洁。
“弦虚时有待,云尽夜无邻”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月光比作弦上的音符,等待着时间的到来;而“云尽夜无邻”则描绘了夜空的广阔与宁静,没有其他云朵的干扰,只有月光独自照亮着夜空。
最后,“独向闲眠处,频频照此身”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深深依恋和自我反思,月光不仅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让他在闲适的睡眠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新月之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月光带来的宁静、高洁与超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