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宫袍换锦衣,偶从文字托光辉。
宵辞禁漏铜龙尽,晓散朝行白鹭稀。
千里驰驱才始见,一生温饱志全非。
定须不学长安孟,秪向春风得意归。
眼见宫袍换锦衣,偶从文字托光辉。
宵辞禁漏铜龙尽,晓散朝行白鹭稀。
千里驰驱才始见,一生温饱志全非。
定须不学长安孟,秪向春风得意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仕途的起落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首句“眼见宫袍换锦衣”,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从官场到文坛的转变,从权力的象征(宫袍)到才华的彰显(锦衣),暗示了其身份地位的变化。接着,“偶从文字托光辉”一句,点明了文人的价值所在——通过文字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光芒。
“宵辞禁漏铜龙尽,晓散朝行白鹭稀”描绘了主人公在夜晚离开皇宫时,时间已晚,铜壶滴漏的声音停止,四周一片寂静;清晨散朝时,白鹭稀疏,景象冷清,暗示了官场的冷酷与孤独。这一联通过时间和自然景象的变化,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落寞与无奈。
“千里驰驱才始见,一生温饱志全非”则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追求功名利禄的反思。千里奔走,一生为温饱而奋斗,但最终发现这些并非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流露出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
最后,“定须不学长安孟,秪向春风得意归”一句,以反问的方式强调了主人公的决心,他要学习不是长安的孟郊那样,而是要像春风一样,得意归来,暗示了他将追求更加自由、真实的生活,不再受制于传统的束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仕途经历的描绘,反映了明代文人在追求功名与自我实现之间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