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逾旬夕,孤蟾半丽空。
光辉犹判璧,气魄正张弓。
实望朋簪盍,虚怀将幕雄。
惟应丹桂发,渐满旧时丛。
八月逾旬夕,孤蟾半丽空。
光辉犹判璧,气魄正张弓。
实望朋簪盍,虚怀将幕雄。
惟应丹桂发,渐满旧时丛。
这首诗描绘了十一夜月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的美丽与深邃。首句“八月逾旬夕,孤蟾半丽空”描绘了八月的一个夜晚,月亮独自挂在空中,半轮明月照亮了寂静的夜空。接下来的“光辉犹判璧,气魄正张弓”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切割玉璧的光芒,气魄则如同拉满的弓箭,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明亮与力量。
“实望朋簪盍,虚怀将幕雄”表达了诗人对月光下聚会的期待,以及对雄心壮志的虚怀若谷的态度。最后,“惟应丹桂发,渐满旧时丛”预示着随着月光的逐渐增强,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将会如丹桂般绽放,充满了对未来美好景象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月光这一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我志甘澹薄,不为物所迁。
园官送杞菊,秀色满目前。
生育秉至性,阴阳顺中权。
可怜黄口儿,匕箸照腥膻。
纵得一饷戏,旁观成胁肩。
杞菊付中厨,试著姜盐煎。
至哉天下味,妙处秘不传。
三贤留隽语,首当师之焉。
郊原春向深,幽居寡来往。
和风日披拂,淑气遍万象。
草本意欣荣,禽鸟声下上。
静中观物化,胸次得浩养。
缅怀浴沂人,从容侍函丈。
舍瑟自言志,宣圣独深赏。
一私尽消融,万理悉照朗。
其人不可见,其意尚可想。
我生千载后,恨不操几杖。
春服虽已成,童冠乏俦党。
安得同心人,咏归嗣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