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通幽涧,山云覆小楼。
渔樵堪混迹,天地与同流。
日夕牛羊下,秋风禾麦褒。
野人争席罢,鸥鸟满前洲。
江水通幽涧,山云覆小楼。
渔樵堪混迹,天地与同流。
日夕牛羊下,秋风禾麦褒。
野人争席罢,鸥鸟满前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山中生活画卷。首联“江水通幽涧,山云覆小楼”以江水和山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仿佛诗人正置身于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之中。接着,“渔樵堪混迹,天地与同流”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渔夫和樵夫在山水间自由自在地生活,与天地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颔联“日夕牛羊下,秋风禾麦褒”描绘了傍晚时分,牛羊归圈,秋风吹过,成熟的禾麦随风摇曳的画面,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美好。尾联“野人争席罢,鸥鸟满前洲”则以“野人争席”的典故,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而“鸥鸟满前洲”则更添一份悠然自得的情趣,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生活的闲适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十里横山,一湾流水,东洲蕞尔孤村。
称来田舍,山水对衡门。
老我无能为矣,犁锄事、付与儿孙。
湖田上,黄梅雨足,蛙鼓□声喧。
亲朋三四老,须眉雪白,言笑春温。
每携手相过,清事闲论。
坐挹山光水色,茅柴酒、倾倒夸尊。
章台路,马蹄尘土,不到紫苔痕。
旧约寻梅,蹉跎过、小春时节。
忽陇头人至,一枝先折。
喜见春风颜色好,缟衣不受缁尘*。
把十年、湖海旧相知,从头说。
三江上,沧洲雪。
千墩下,珠林月。
似许询支遁,总皆清绝。
重看青山携素手,此情方解相思结。
待*湖、冰泮柳风清,孤舟发。
阿翁初度宴重闱。
正熙熙。
醉如泥。
春到阶庭,玉树长孙枝。
座客持杯停寿曲,都听取,凤雏啼。
明年蓬矢两弧垂。
对佳期。
试周期。
看取干戈,俎豆弄金龟。
彭祖春秋应八百,孙似祖,与年齐。
阳羡溪山,辋川烟雨,隐然画里观诗。
芳草王孙,别来几度春归。
最怜屋壁藏蝌蚪,化劫灰、飞入昆池。
好阶墀。
书带青青,竹雪霏霏。
相逢共约归期。
待玄龟出洛,朱凤鸣岐。
丘壑幽寻,正须重置荷衣。
斩蛟射虎都休问,有白鸥、堪与忘机。
近西枝。
移我龟巢,邻尔渔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