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还须却置莲花漏,老怯风霜恐不鸣。
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还须却置莲花漏,老怯风霜恐不鸣。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盐官绝句四首(其四)僧爽白鸡》。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极富有象征意义。
"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这里的“断尾雄鸡”通常被解释为一种自我克制的象征,通过将雄鸡的尾巴剪去,以此来抑制自己的欲望或是过度的行为。诗人用这强烈的形象表达了对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畏烹"则指害怕被煮杀,这里暗示着对于物质享乐可能带来的毁灭性的危险有所警觉。而“年来听法伴修行”则表明诗人长久以来一直在寻找精神上的指导和修炼,这里的“听法”通常指的是佛教的禅定和经典学习,而“伴修行”则意味着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修身养性。
"还须却置莲花漏,老怯风霜恐不鸣。"
接下来的两句,“还须却置莲花漏”,这里的“莲花漏”是一种以莲花状排水的计时工具,这里的“却置”意味着放弃或是停止使用。这一行诗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岁月的珍惜。最后,“老怯风霜恐不鸣”,则表达了一种对于年老后声音可能会消失的恐惧,这里的“风霜”象征着寒冷和严酷,是时光流逝的写照,而“恐不鸣”则是对自己在岁月磨损下可能丧失创造力或表达力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生动鲜明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精神追求以及对时间流逝和年老的深刻体悟。
轻丝既难理,细缕竟无织。
烂熳已万条,连绵复一色。
安根不可知,萦心终不测。
所贵能卷舒,伊用蓬生直。
君东我亦西,衔悲涕如霰。
浮云一南北,何由展言宴。
方作异乡人,赠子同心扇。
遥裔发海鸿,连翻出檐燕。
春秋更去来,参差不相见。
去夏予回首,言乃重行行。
今春游派澨,访子犹武城。
暂别年逾半,同归月未盈。
复道中寒食,弥留旷不平。
道术既为务,欢悰苦未并。
及尔沈痾愈,值兹秋序明。
石碛沿江静,沙流绕岸清。
川平看鸟远,水浅见鱼惊。
逝将穷履历,方欲恣逢迎。
何言聚易散,乡棹尔孤征。
我本倦游客,心念似悬旌。
闻离常屑涕,是别尽凄清。
况此忘怀地,相爱犹弟兄。
脉脉留南浦,悠悠返上京。
欲镊星星鬓,因君示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