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呈万庵十章·其三炉鼎》
《呈万庵十章·其三炉鼎》全文
宋 / 白玉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须信先天事事无,阴阳陶铸此形模。

真空平等朱砂鼎,虚彻灵通偃月炉。

九窍可风坛墠暖,二时失火药材枯。

只兹一点无明燄,炼出人间大丈夫。

(0)
注释
须信:必须相信。
先天:天定。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代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陶铸:塑造。
形模:形态模型。
真空:虚空。
平等:同样的。
朱砂鼎:古代炼丹用具。
虚彻:透明通透。
偃月炉:形状似月的炼丹炉。
九窍:人体或某些事物的九个象征性通道。
可风:能感受到风。
坛墠:古代祭祀或修炼的场所。
药材:草药。
只兹:唯有。
无明燄:不明之火,可能指内心深处的欲望或困惑。
炼出:通过磨炼得到。
大丈夫:有担当、有志向的人。
翻译
必须相信世间万物皆由天定,阴阳之力塑造了我们的形态。
在虚空中,平等而神秘的朱砂鼎与透明通灵的偃月炉共同存在。
九窍之地如同温暖的风坛,四季变换不影响药草生长。
只有这微小的一点不明火焰,能炼就世间的大丈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呈万庵十章(其三)炉鼎》。诗中表达了道家修炼之法与理念。

"须信先天事事无,阴阳陶铸此形模。" 这两句强调了对先天本体的信任和理解,以及宇宙阴阳变化对肉身影响的认识。

"真空平等朱砂鼎,虚彻灵通偃月炉。"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修炼状态,朱砂鼎与偃月炉都是古代炼丹器具,象征着内心世界的清净与精神的通透。

"九窍可风坛墠暖,二时失火药材枯。" 这两句则是在描写修炼过程中的体验和挑战,九窍(耳目鼻口等)对外在环境的感应,以及内丹失火时药材枯竭的困境。

"只兹一点无明燄,炼出人间大丈夫。" 最后两句表达了通过修炼,超脱世俗达到大自在、大丈夫之境界的追求和理想。

整首诗充满了道家哲学和内丹术语,展现了一种追求精神超脱、肉身不朽的高远境界。白玉蟾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道学造诣,也传达出对生命本质与宇宙真理的探索和悟解。

作者介绍
白玉蟾

白玉蟾
朝代:宋   字:如晦   号:琼琯   籍贯:南宋时   生辰:1134~1229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猜你喜欢

丁云鹏东山图

翠森紫逻郁孱颜,秀色临安想像间。

风宇未如文靖者,优游讵可学东山。

(0)

黄新庄行宫作

京南首顿临王畿,我东曰归心西悲。

按程逐日未可骤,难度兹三十六时。

良乡塔影横云表,去年由此南巡道。

庭树花开花落自不知,依旧弄影绿窗纱窈窕。

(0)

题伽楠木佛钵

古寺闻藏古钵珍,舍离曾得奉金人。

何来沙汭渔家器,又历风幡海劫春。

纪事五言犹忆昨,选材七佛重传神。

笑予何复拘名象,青石由来半假真。

(0)

诣阙里瞻拜

去岁躬亲奠素王,回程重谒庙堂皇。

谁知献馘翻成伪,遂致馀氛更搆殃。

岂碍告成斯定局,曰惟声罪不庭方。

祖功圣德胥垂佑,在泮行歌载戢章。

(0)

金陵凤凰台用李白韵并效其体

为诸侯度重豫游,飞舸因渡长江流。

凤凰忽复逢此地,东平忆昔登齐邱。

九成自非虞帝陛,六苞那见秦淮洲。

朅和谪仙想怀抱,人则何往徒生愁。

(0)

杂咏吴下故迹十二首·其六交让渎

迹传陆晓与张融,岂在堤杨渎水中。

千载游人常想像,故应何点叹高风。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