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宿中书东閤》
《夜宿中书东閤》全文
宋 / 欧阳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翰林平日接群公,文酒相欢慰病翁。

白首归田徒有约,黄扉论道愧无功。

攀髯路断三山远,忧国心危百箭攻。

今夜静听丹禁漏,尚疑身在玉堂中。

(0)
注释
翰林:指翰林院的官员,古代学士官职之一。
群公:众多官员。
慰病翁:安慰患病的老者。
白首:指年老。
归田:辞官归乡。
徒有约:只是空有约定。
黄扉:指宰相或高级官员的居所。
愧无功:感到惭愧没有功劳。
攀髯:仰慕前贤,这里可能指的是李白等有才华的诗人。
三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理想或远方。
忧国心危:深感国家忧虑,内心不安。
丹禁:皇宫中的红墙,代指宫廷。
漏:古代计时器,滴水声代表时间流逝。
玉堂:古代对朝廷或学府的美称。
翻译
翰林平日与众多官员交往,以文墨和酒宴来安慰患病的老者。
虽然早有归田的愿望,但未能在政坛建功立业让我感到惭愧。
想要追随先贤的足迹却遥不可及,忧国之情如同面临百箭攻击。
今夜静静聆听宫中的更漏声,仍感觉仿佛置身于华丽的玉堂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夜宿中书东閤》,表达了诗人作为翰林学士平日与同僚交往的欢乐,以及对自己未能在政坛上有所建树的感慨。首联描绘了翰林院日常的文酒之乐,以关怀病翁为背景,展现出翰林生活的温馨氛围。然而,颔联笔锋一转,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早有归田之愿,但因未能实现治国之道而感到惭愧。

颈联通过“攀髯”和“三山远”暗指仕途阻隔,以及“忧国心危百箭攻”表达出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即使身处偏远的中书阁,这种忧虑之情依然强烈。尾联以深夜静听宫漏声,诗人仍恍若置身于繁忙的玉堂之中,流露出对往昔官场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翰林生活的回忆,又有对自身政治理想未能实现的自省,展现了欧阳修作为士大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者介绍
欧阳修

欧阳修
朝代:宋   字:永叔   号:醉翁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生辰:1007-1072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猜你喜欢

至鹭洲见诸生乡捷,既为得者喜,复为失者勖

文章命达欲重论,满院秋香桂子繁。

二水往来争彼岸,八元名姓烂吾门。

遇风莫羡鸿毛顺,接翅终期凤羽鶱。

惭愧年年人树计,相看桃李岂无言。

(0)

题白崖三洞

嘉州地僻天西南,重迭江山绕城郭。

(0)

偈颂并序·其七十二

唯念门前树,能容鸟泊栖。

来者无心唤,腾身不慕归。

若人心似树,与道不相违。

(0)

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

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0)

偶信

浮生扰扰务华虚,未胜东归重结庐。

自已忘言师靖节,非关真隐慕玄居。

无机坐上休扪虱,失脚溪头便钓鱼。

唯恨世间些子事,两茎衰发为人梳。

(0)

泛彭蠡湖

一片空濛色,庐山东面天。

晓帆初破影,残烧远含烟。

北汇江流小,西来地脉偏。

无论襟带胜,心赏亦泠然。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